近期,在河南郑州的索凌路北段,市民出行遭遇重大阻碍。原因是扩宽后的行车道上意外地竖立着一排电线杆,这一状况已持续两年之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电线杆竖在右转道上两三年,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何时能迁移?  第1张

电线杆占道情况严重

索凌路与三全路交叉口附近,情况一目了然。道路拓宽后,原本位于绿化带中的电线杆现暴露于行车道上。据初步统计,在近1公里的拓宽路面上,有约20根电线杆尚未迁移。这些电线杆携带线缆,并附着反光条和警示标语,但依旧无法消除其对交通的影响。例如,在部分十字路口,电线杆位于右转标志线上,车辆不得不小心翼翼绕行;在斑马线处,电线杆占据了大部分路面,行人只能从中穿越;此外,电线杆的基座还占据了大部分非机动车道。这些情况给市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附近居民几乎每天都要受这些电线杆的影响,无论是驾驶车辆还是步行,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发生碰撞。

市民反馈显示,当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出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道路的畅通无阻对居民而言极为关键。然而,这些电线杆却如同“拦路虎”,横亘在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道路上。

市民积极反馈未获处理

该现象并未被当地市民忽视。一位居住在邻近小区的业主曾不止一次地向郑州市民服务热线举报此问题,然而,问题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在接受采访时,其他市民亦表达了他们的困惑与无奈。众人普遍感到,本应畅通无阻的道路上,却需时刻警惕电线杆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对个人安全的持续担忧,不断困扰着市民,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此外,这种安全隐患已持续多年,市民们感到自己的诉求被忽视,心中的不满情绪亦随之不断积累。

道路施工与电线杆迁移的常规顺序

通常而言,道路施工与电线杆迁移应同步实施。依照常规做法,通常需先完成电线杆迁移的审批手续,随后再着手道路施工。换言之,需先将电线杆移至适宜位置或实施线路地下化,方可启动道路修建工作。此举不仅可预防电线杆阻塞道路的情况,还能显著减少资源与人力成本。在众多城市成功的道路建设案例中,这种施工流程已被证实为科学且有效,能确保施工完成后道路的畅通无阻,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

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

针对此事,各相关部门表述不一。国家电网丰庆路电管所负责人指出,此乃市政道路施工遗留之问题。依照惯例,市政单位应在道路施工时向电力部门提交电力线路迁移手续,以便电线杆随道路拓宽而迁移。但截至目前,市政部门尚未完成迁改手续的办理。市政部门未办理手续的具体原因尚无明确解释。面对市民的抱怨,电力部门虽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寻求协调解决,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部门间的相互推诿,使市民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出行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影响市民安全与日常出行

电线杆竖立于行车道旁,对市民安全构成广泛影响。驾驶者在日常行车中,几乎每日需在电线杆周围谨慎驾驶。驾驶员在确保车辆正常行驶的同时,还需避免与电线杆发生碰撞,这要求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的风险。行人方面,原本宽阔的道路因电线杆而显得狭窄拥挤,通过时亦存在碰撞和受伤的风险。此外,这种交通不畅现象亦会延误市民的出行时间。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每一分钟都极为宝贵,然而市民却因电线杆而浪费宝贵时间在道路上,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市民出行安全受影响的问题已持续两三年,何时能得以解决,令人关注。目前,市民迫切期待消除安全隐患,恢复道路正常通行。市政和电力部门应迅速办理迁改手续,并紧密协作,将电线杆移至适宜位置。毕竟,市民的出行需求不容忽视,其安全亦需得到保障。在此情况下,不禁想问,其他城市是否也存在部门间衔接不畅,影响市民生活的情况?欢迎评论、点赞、分享,并期待相关职能部门早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