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福宜高速阳宗隧道左线成功实现贯通,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多亮点引人注目,但同时也遭遇了不少挑战。今日,让我们深入探究这一事件的细节。

福宜高速基本概况

7773 米特长瓦斯隧道,福宜高速阳宗隧道左线贯通  第1张

福宜高速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其中,阳宗隧道作为一条特长瓦斯隧道,在高速线路中占据重要地位。阳宗隧道不仅是福宜高速的关键性工程,其左幅全长达7773米,最大埋深572.62米,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地质主要由页岩和灰岩构成,其复杂的地质条件预示施工难度较大。此外,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对施工的生态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程在当前状况下,面临着塌方、显著变形、突发泥石流、瓦斯喷涌等多种地质风险。困难接连不断,施工团队所承受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瓦斯应对举措

自2020年10月28日瓦斯问题首次出现,项目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即组建了专业工作组,并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瓦斯突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措施。此外,项目方还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项检测,确保不留任何潜在风险隐患。

为确保施工安全,对隧道内的电力设施及机械通风设备进行了升级与改造。此外,在洞口设立了智能监控指挥中心,并运用“阳宗隧道瓦斯监控终端”APP及隧道安全监控的“五大”系统,实现了对隧道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全时段、全区域的实时监控。这些举措为施工安全及应急处理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工程质量把控

在阳宗隧道建设项目中,团队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他们紧密围绕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以及安全风险的关键点,实施了科学的规划,并进行了细致的组织与安排。

7773 米特长瓦斯隧道,福宜高速阳宗隧道左线贯通  第2张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并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严格执行“三检制”和“首件制”,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环节。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规范施工行为。

环保措施升级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位置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关键。项目团队为此实施了一系列高效措施。他们为大型施工机械配备了消音降噪设备,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设置了多级沉淀池、配备了污水净化设备、实施了雨污分流管道等一系列净水设施。经过这些措施,污水处理和升级改造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外排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对沉淀后的施工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有效防止了施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施工管理与激励

自项目启动至今,福宜项目在管理领域始终保持严谨态度。终端管理得到持续强化,施工流程得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流程得到切实执行。同时,项目巧妙地融入了“长隧建设攻坚劳动竞赛”机制。通过竞赛形式,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力。在此氛围下,每一位建设者都全力以赴,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技术创新成果

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探索与创新。在此过程中,科技攻关的力度得到了显著增强,并已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包括成功发表5篇核心论文,这些论文是对工程技术探索成果的理论性总结。此外,还提交了5项发明专利申请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推出了2项新的施工工法。这些成果不仅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阳宗隧道左线的顺利贯通得益于众多人员的辛勤努力。左线的贯通标志着全线关键工程节点实现了新的进展。这一成就为隧道的整体贯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有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此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