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病房上演了一幕令人欣慰的场景。刘阿姨,年逾六旬,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成功自主下床行走。这一变化,让她的家人激动不已,泪水夺眶而出。这一事件背后,蕴藏着许多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多年偏瘫陷入绝望
刘阿姨原籍陕西,六年前不幸遭遇脑出血导致偏瘫,长期卧床,日常生活全赖家人照顾。尽管在当地接受了多年的康复治疗,但她的肢体却逐渐变得僵硬。这一状况对刘阿姨及其家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痛苦。他们每日面对病痛和无奈,仿佛陷入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身心都笼罩在病痛的阴影之下。由于这一病症,整个家庭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和疲惫,绝望的情绪在家庭中不断扩散。
从陕西至武汉,他们寻求一线生机。面对刘阿姨的病痛折磨,家人并未轻言放弃。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熊南翔教授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颇有造诣。因此,在上个月,他们带着刘阿姨来到了武汉。
医院建议新型手术
刘阿姨的丈夫在诊室内迫切地咨询有效的治疗方案。熊南翔教授在详细询问病情并进行检查后,推荐了脊髓电刺激术。这种手术通过在脊髓的特定区域植入电极,能够有效改善肌张力等问题。熊南翔教授进一步说明了该手术的微创性、快速恢复以及低风险和并发症的特点,并且指出它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目前,全国已有超过十例偏瘫患者通过这种手术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家属在听闻此建议后,果断决定给予尝试。这一希望如同黑夜中的明灯,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激励,重新点燃了他们内心即将熄灭的期待之火。
术前测试效果良好
为确保手术成效,刘阿姨接受了刺激测试,以观察其肢体活动情况。测试中,临时电极植入后,刘阿姨的下肢无力症状得到改善,疼痛感显著减轻。这一改善效果出乎刘阿姨的预料,她明显感受到了身体上的积极变化,这让她对恢复行走能力乃至日常生活自理突然充满了信心。这一变化也使得家人对接受手术的决心更加坚定。
刘阿姨及其家人因这种积极的变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希望,仿佛在黑暗的尽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成功完成植入手术
经过两周的评估和测试,刘阿姨及其家人共同决定进行永久性刺激器的植入手术。在熊南翔教授和杨邦坤副主任医师的精湛操作下,借助多维影像技术的辅助,手术仅用时不到一小时便顺利完成。电极被精确地植入,覆盖了关节活动受限的区域,并进行了细致的调试。
精湛的医术与高端的医疗设备共同构成了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中,都展现出了精确无误的技艺,为刘阿姨的康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该医院在相关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卓越的专业素养。
术后积极康复终能行走
刘阿姨术后进行了积极的康复锻炼,仅两周时间便实现了独立行走,甚至能独自站立并缓慢移动。这一显著进步让全家人喜出望外。多年来付出的照料、辛劳与忧虑,在这一刻化作激动的泪花。
刘阿姨的丈夫满怀感激之情,对医生和医院的先进技术表示了深深的感谢。他目睹了老伴恢复行走的能力,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这宛如迎来了新生。
手术技术前景广阔
熊南翔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针对偏瘫的治疗主要侧重于康复训练,这种治疗方法手段较为单一,恢复过程较为缓慢。持续的偏瘫状态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等问题的加剧。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术分期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即先进行临时刺激以观察疗效,确认有效后再实施永久性电刺激。脊髓电刺激技术被视为一项新的突破,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对众多偏瘫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你是否身边也有深受偏瘫之苦的亲人或友人?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并对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