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南通市正积极投身于高质量发展的行列,力求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锋”。在该市产业追求创新与提升质量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由超过十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背后蕴藏的故事备受期待。
采风团成员构成
各地媒体对南通之行给予了高度关注,众多媒体机构纷纷派出资深记者参与。参与报道的媒体逾十家,记者群体背景多元,报道领域广泛。其中,有聚焦经济新闻的记者,他们能够从专业视角深入分析南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有政治新闻的记者,他们能够深入解读南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政策内涵。这样的阵容确保了采风团能够全面、多角度地把握南通的发展态势。这些记者肩负着传播南通发展故事的使命,他们每个人都具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采风团组建过程耗时颇久。为全面深入采访南通,成员挑选格外谨慎。在众多媒体推荐的精英记者中,经多方协商,最终敲定了采风团成员名单。此举旨在确保成员具备挖掘南通产业发展深层内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彰显了对南通发展的重视。
初到如东经济开发区
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率先接待了采风团。踏入此地,一片产销两旺的景象立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以江苏配天智造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为例,其惊人的生产效率值得特别提及,仅7名员工便实现了亿元的年产值。创新活力在这里处处可见。无论是厂房的布局还是生产流程,都彰显了先进的设计理念。
采风团成员步入企业,怀揣着浓厚的好奇与期待。他们一边聆听企业负责人阐述创新的关键点,一边细致地做着笔记。与此同时,记者们也在积极采访,并与企业员工展开互动,深入挖掘这种创新背后的动力来源。此外,他们还关注了这种创新对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外界对南通企业发展关注的焦点。
企业出沪入通经验
采访中,采风团与企业高层交流精彩纷呈。以江苏配天智造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其负责人详述了“出沪入通”的创新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涵盖了成本考量、政策吸引和人才环境优化等多个层面。在成本层面,南通相较于上海,能提供更合理的场地和资源费用。在政策吸引方面,南通提供的多项优惠政策显著助力企业发展。
南通正致力于营造一个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采风团成员们细致地记录了这些宝贵的经验要点。这些经验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在吸引企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经验是否能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推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走访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该公司行政总监陈宇亲自向采风团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制的智能移动充电桩。这一产品的问世,彰显了南通新能源企业在研发领域的实力。预计未来,该产品将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上海媒体人士在参观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思考。上海市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大型活动部副主任欧旺指出,若通州的储能产业与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必将显著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种跨区域产业融合的思考,实际上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趋势的直观体现。
恒力新材料产业园见闻
恒力(南通)新材料产业园,占地约7500亩,蕴藏着新质生产力的无限魅力。采风团踏入园区,即刻被其浓厚的气场所吸引。园区内新材料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亦颇具特色,亮点纷呈。各车间、各道工序均彰显了南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创新成就。
南通在长三角产业链中展现出的产业特色显著,其发展态势凸显了该地区在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这一发展态势将如何持续作用于长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供应格局,尚需专家们深入解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南通的积极影响力已被采风团记录,并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公众得以了解。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探秘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展馆接待了采风团。南通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其地理位置赋予园区显著优势。交通便利,有利于资源高效流通。在规划发展上,园区设定了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目标。环境方面,园区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展现了现代化的建设布局。
采风团成员对国际创新园的吸引力深表赞叹。该园独特的“3+1”产业体系构建,凸显了南通在产业布局方面的独到智慧。上海日报长三角工作室负责人李欣然对南通的高度评价,进一步证实了南通在众多媒体从业者心中的巨大潜力。南通有望持续将这种发展潜力转化为实际成果,并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向外界充分展示其发展实力。
南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融媒体采风活动使媒体界对南通的产业新面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各位读者朋友,您认为南通在哪些领域未来将继续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惊喜?欢迎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