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候干燥风大,崆峒区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升至极为重要的地位。全区各级部门紧密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相关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高度重视。
专人巡护防火
柳湖镇八里村区域内,林地植被茂密。华龙等护林防火员在此工作。自防火期起,他们便加强对所辖山头的巡视。每日,他们穿梭于林地,进行连续巡查,以强化火源管控的基础防线。他们的目标明确,即保障山林安全。八里村植被丰富,一旦火源管控不力,火灾后果难以预料。护林员们认真执行职责,努力劝阻携带火源上山游玩者。他们深知,这片树林是当代和后代的宝贵财富,守护它是他们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执行巡护工作,崆峒区还有多项措施。
林草局制度执行
崆峒区林草局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办公区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种系统。若遇异常情况,如火灾报警电话响起,他们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整个应对过程极为迅速。在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特定火险区得以实时监控,有效监控面积达47.2万亩。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系统对护林员进行数据化管理,并监管巡护上线率。此系统确保防火责任逐层落实,其背后的管理智慧值得重视。这一系统关系到崆峒区森林草原的整体安全,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宣传教育工作
崆峒区林草局在宣传防火方面投入巨大。他们迅速发布了《防火禁火令》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通过海报、手册、短信等多样化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火意识。例如,向各乡镇发放了2000多份禁火令。此举有助于在崆峒区形成积极的防火氛围,强调“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民众在接触这些宣传后,对防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区民在户外活动时,将更加留意自身行为,降低因疏忽引发火灾的可能性。这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长远影响。
防火站点与人员配备
崆峒区共设立了29个防火检查站,人员配置充足,包括1625名生态护林员与212名草管员。这些护林员遍布各关键防范区域。此外,1.2万处墓地已全部进行登记造册。通过实施立体网格化巡护措施,确保了巡护体系的全面覆盖。众多生态护林员如同森林防火战线上的小兵,虽然个体力量有限,但整体合力不容小觑。
崆峒区252个行政村均设立了由20人以上的应急扑火队伍。这些队伍配备了防火装备,包括背负式灭火机和1、2号等专业工具,总数超过60件。在火情发生时,这些队伍将发挥关键作用。在平时,它们也能起到警示作用,使意图违规用火者有所顾忌。火灾一旦发生,他们能迅速出动,参与灭火。他们是初期控制火势的关键力量,是维护森林安全的坚实保障。
各方协作效果显著
崆峒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构建了涵盖森林草原防火的全面防护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护林员到林草局的各个层级,从宣传教育到实际监管的各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连,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成果显著,森林草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崆峒区逐步落地。然而,面对时间的推移,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体系,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给予积极评价、分享此文,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