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昔日铁水翻滚、机器轰鸣的工业重地,现已蜕变为文创热门打卡点和研学优选之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是当地的一大亮点。历经二十余年,该区成功重塑工业魅力,这一历程吸引了众多人士探寻其发展轨迹。

铁西的工业历史基础

沈阳铁西区曾是沈阳工业的核心地带,积淀了丰富的工业文化,工厂等工业设施星罗棋布。众多工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铁水流淌、机器轰鸣曾是这里的常态。沈阳重型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在此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西区见证了沈阳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的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铁西区遭遇了发展的难题,传统工业逐渐衰落,众多老旧厂房面临着被废弃或闲置的困境。

20 余年重塑工业魅力,沈阳铁西区如何将 70 万平方米工业遗址变打卡胜地?  第1张

在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铁西区着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鉴于以往对传统重工业的依赖模式已难以支撑持续发展,该区域亟需探索既能够保持工业特色,同时又能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策略。这一迫切需求促使铁西区踏上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废旧厂房的文创变身

铁西区近期推出了废旧厂房改造项目。以奉天工场为中心,周边3公里范围内,众多由工业遗址改建的文创园区散布其中。例如,1905文化创意园就是由沈阳重型集团旗下的二金工车间改造而成。该园区保留了锯齿形屋顶和支撑龙门吊的钢梁等原貌。过去用于工业生产的小隔间,如今变成了年轻人文化创意创业的基地。红梅文创园同样利用了旧厂房,为文创产业拓展了广阔空间。前推广总监南津指出,这些老厂房对于文创行业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连片的厂房不仅为文创产业布局提供了条件,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合理保护工业文化的同时,也使工业历史得到了新生。

铁西众多文创园的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昔日废弃的旧厂房重获新生,散发出勃勃生机。文创产业的入驻,为这些老厂房注入了新的活力,昔日冷清的场所如今洋溢着艺术的气息。同时,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周边区域人气的显著提升。

工业文化研学游开发

20 余年重塑工业魅力,沈阳铁西区如何将 70 万平方米工业遗址变打卡胜地?  第2张

2020年10月,铁西区推出了两条工业文化研学线路。一条线路位于铁西老城区,涵盖了多个重要景点,如中国工业博物馆、1905文化创意园、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场文创园以及铁西梦工场。游客在此可以体验到丰富的工业历史记忆。另一条线路则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沈阳可口可乐世界特色研学体验营、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以及“智能电梯试验塔”。这两条线路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从传统工业历史到现代工业技术的多样魅力。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指出,工业研学活动有助于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发展历程,并对工厂与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该研学路线的推出,吸引了大量学生与游客的关注。对学生而言,它提供了实地学习工业知识的宝贵机会,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更可亲身感受历史。而对于游客,这里则成为了探寻铁西工业发展历程的绝佳地点。

政策支持助力发展

2023年7月,沈阳市推出了针对旅游业的三年(2023至2025年)“倍增”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了对工业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其目的是将沈阳建设成为中国工业旅游的领先目的地,并将原本的工业“锈带”转变为文化和旅游的“秀带”。这一方案为铁西区工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有力支持。

在政策扶持下,铁西区文旅产业展现出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为铁西区在工业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文创园区改造升级以及客源吸引等方面注入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

文创园的持续活化创新

为维持文创园区如1905文化创意园的生机,相关人员正积极实施多样化的策略。以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为例,该园区设立了犀牛长街、“无边界舞台”以及“重型”故事会等超过10个创意场所。此类创新措施显著提升了文创园的创意氛围及吸引力。

南津指出,工业遗产的活化已成为一项产业。为保持文创园区与博物馆的活力,需不断引入新兴产业资源。此举旨在构建全新的产业布局,推动工业遗址向“文创风格”的改造与转型。创新与改进是文创园区持续发展的核心,亦是吸引游客和创业者的关键因素。

未来展望

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责任人指出,铁西区未来将致力于将工业文化特色融入产业进步与城市建设之中。同时,计划拓展更多工业旅游路线,并塑造更多兼具功能与情境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展望未来,铁西区有望在工业与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实现新的提升。

铁西区的发展模式能否在其他面临相似困境的地区得以复制与推广?我们诚挚邀请读者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您为本文点赞并转发,以便让更多人士洞察铁西区发生的显著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