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今晚九时,将有一袋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悬浮液被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象征着一场深具爱心的“生命传递”。11月8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采集室内,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凤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倪蕾,成功完成了捐献。
爱心举动的背景
11月8日,上午时分,记者目睹了倪蕾在病床上的宁静姿态,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温柔。她的双手插入血液循环管中,借助血细胞分离机,从每次抽取的300至400毫升血液中,成功分离出7至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微小的悬液,承载着患者生命的希望。自2023年9月,倪蕾与北京的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后,便毅然决定捐献,并完成了高分辨配型。
体检通知的发放延迟了相当一段时间,直至2024年7月,她才最终收到并完成了体检。在妥善处理完村中的事务之后,她才前往医院,接受了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这一连串的行动充分展现了她投身于爱心奉献事业的坚定意志。
捐献者的捐献过程
经过超过四个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倪蕾成功获取了237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整个过程中,她展现出了乐观的态度。当被询问感受时,她比喻说这就像抽血一样,只是因为躺得时间长而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倪蕾深知配型成功的艰难,因此她非常珍视这次传递希望的机会。她的积极行为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认识到生命接力的价值,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可怕。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她依然坚定地完成了对远方患者的捐献。她深知,那看似轻盈的悬液中蕴含着生命的希望,而她每一步的坚持,都让患者距离新生更近一步。
丈夫的支持
田育宁,倪蕾的丈夫,对其事业给予了全力支持。8日清晨,他便从乐至家中匆匆赶至。见到妻子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与牵挂。他关切地询问妻子是否紧张、是否辛苦,并细心照看家中9岁的孩子,以减轻妻子的忧虑。如同众多无私支持捐献者的家属,田育宁尽管内心担忧,却始终尊重并鼓励妻子投身于爱心事业。这种来自家庭的支持,对于捐献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动力,让他们能够毫无顾虑地投身于爱心事业。
患者期待的感染
倪蕾在注射动员剂后的次日,便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信中患者是一位男性,他的家庭背景平凡,妻子贤惠,育有两女。面对病魔,他深感生活重压。倪蕾的配型成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信心。信中朴实无华的言辞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倪蕾,这封信的力量让她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她期盼着这些“生命种子”能在患者体内茁壮成长。这一美好的互动,生动地展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独特的生命纽带。
捐献的意义非凡</br>
倪蕾的捐献不仅挽救了一人,更树立了公益典范。作为资阳市第七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她还是该市首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配型成功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案例。此外,她的捐献在全省累计已达811例。这些数据充分显示,每一位捐赠者的行动都在不断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越来越多的捐献者将使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强力量。
四川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中心相关人员透露,今日采集的23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立即由专人迅速运送至北京患者所在医疗机构,助力生命的花朵再次绽放。
捐献行为的鼓舞
倪蕾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中有多少人与倪蕾一样,既有机会又有勇气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思考。社会亟需更多倪蕾及其家庭般拥有大爱精神的人。在面临拯救生命的机会时,你是否能如她那般坚定?她的故事是否能够激励你成为下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们期待大家为这则充满爱意的新闻点赞并分享,同时,也期待在评论区聆听各位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