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累计投资 2.3 亿建设沿黄生态廊道,绿色生态走廊展露新颜  第1张

11月8日,济南市政府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政府介绍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自实施五年以来的各项举措及其成效。这些举措和成效对济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这一议题无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黄河战略下济南定位坚定

五年前,济南市对黄河国家重大战略作出积极响应。于海田指出,济南市坚定地承担起使命,明确了自身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这一定位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济南市根据自身条件和黄河战略需求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在过去五年中,济南不断主动融入这一战略规划,积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从而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层面的坚实基础。这一战略定位为济南带来了众多发展机会,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黄河战略的引领下,济南市积极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坚定地贯彻整体战略规划。这一举措彰显了济南的远见卓识,明确了其在区域发展全局中的定位。后续推出的各项措施均以此核心定位为基础,使城市发展更加明确方向,更具目标导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化

济南充分认识到生态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坚定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黄河流域治理过程中,这一理念始终如一。具体来看,保护优先、治理为本是发展的核心原则。在实施大保护战略的关键节点,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方位综合治理。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体现了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高度重视,例如各项指标的优化,都离不开源头治理的坚定决心。

济南累计投资 2.3 亿建设沿黄生态廊道,绿色生态走廊展露新颜  第2张

济南市严格执行了包括“以水定城”在内的多项政策,彰显了对水资源的尊重和科学规划的理念。在深入实施污染防治等关键战役的过程中,济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并稳步提升。这些措施为其他城市在处理生态与发展的平衡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那么,当其他城市借鉴济南经验时,应着重关注哪些关键点?

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成果

济南为打造黄河生态风貌带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累计投入2.3亿元,成就斐然。该廊道涵盖众多子项目,例如超过1万亩的绿化提升和防洪工程,以及对7个国家及省级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提升。目前,长达183公里的黄河绿色生态走廊已焕然一新。

济南市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完成了“三区三线”的划定任务。此外,该市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使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7%,水土保持率高达83.2%,成效显著。同时,在入河排污口溯源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进一步美化了全市的生态环境。这些成果背后的管理与协调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状况

济南市在水资源安全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已按高标准完成,这一举措对保障黄河济南段的主河道安全至关重要。同时,黄河济南段堤防实现了全面标准化,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另外,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达到44.6%,这一数据凸显了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

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市的万元GDP用水量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减少了17.6%和10.1%,这一成绩使得济南连续22年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这些成果进一步凸显了济南在水资源管理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这些措施是否能够持续发挥效用,并被其他城市所借鉴,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推进

济南在污染防治领域动作迅速,全面深化治理措施。已顺利完成217个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溯源工作,并稳步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的专项行动。这些举措对提升城市水源质量具有显著正面影响。截至目前,全市10个国家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标准,水质指数位居全省首位,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

趵突泉等关键泉群已连续21年喷涌不息,这一成就彰显了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及全面性。从泉城河湖面貌的显著改善,到城市整体水源环境的积极变化,这一系列进展是如何实现连贯性推进的?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济南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五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之路永无止境。面对未来,济南需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有成果。比如,如何对生态廊道进行长期维护与拓展。此外,绿色发展战略是否能在产业各层面得到更深入的融合,亦是一大课题。

在城市管理领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态与发展的新协调挑战,现有经验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尚存疑问。此外,如何在维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同时,追求更高品质的发展,亦是一个待解之谜。亲爱的读者,您觉得济南在哪些方面亟需改进?欢迎您点赞并分享此文,以吸引更多目光关注济南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