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重庆市永川区,成渝地区举办了一场名为“八方协同”的重大活动,旨在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此次活动由渝川两地多个部门及永川区政府共同承办,以“八方协同·装备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装备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这一活动的背后,映射出成渝地区的发展蓝图。

活动背景受关注

成渝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制造业的支柱。长期以来,川渝两地均对装备制造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近期,两地携手致力于多领域装备制造的发展,并共同描绘了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广泛参与下,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已成为区域发展战略考量的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已展现出强大的制造实力。在此背景下举办的此次活动,无疑将为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注入新的动力。此举无疑将受到广泛关注,无论是行业内的企业,还是期盼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公众。

2024 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活动盛大召开  第1张

观察这次活动的全局,我们明显察觉到成渝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宏大抱负。他们已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而本次活动的举办,不过是众多促进因素中的一步。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过往成就可观

根据2023年底的数据,成渝地区的发展成果显著。两省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除去汽车制造业,总额高达12759亿元。其中,四川省贡献了8133亿元,重庆市为4626亿元。重庆市已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100余家,从业人员达18万。四川省则拥有3000多家相关科研院所和规上企业,其作为国内重要基地的地位日益凸显。

多个装备制造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轨道交通领域,产业链布局已相当完善,两地市场规模已达到13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两地产业规模更是超过了千亿元。在农机装备领域,四川的农机化水平、重庆的上市企业以及微耕机产量等因素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农机产业规模接近500亿元。这些过往的成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如此坚实的根基,人们不禁好奇,成渝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

细分领域成果

轨道交通领域,四川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重庆的中车智慧轨道技术公司入驻,为该领域提供了助力。目前,产业链已涵盖众多环节。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两地在该领域的布局全面性,也凸显了双方合作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种合作模式在其它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航空航天领域,四川打造高端平台,重庆成为试点城市,两地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科研实力与政策扶持在此汇聚,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迈向更高目标。举措与成果相辅相成,那么,还有哪些潜在的成果等待挖掘?

农机装备进展

四川省正着力推进农业机械的普及,目前综合农机化水平已达到69%。重庆威马农机作为行业先行者,其微耕机产量尤为突出。成渝地区的农机装备产业规模已逼近500亿元人民币。这一现象反映出成渝两地农机装备领域的不同突破路径:一方侧重于推广,另一方则在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两者均对区域农机装备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如此发展成果,将如何作用于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过程?

未来规划明确

成渝地区已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旨在实施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方案。其中,“2152”工程具体规划了构建“两核一带”的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重点聚焦五大装备领域,并实施两大关键举措,旨在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一规划为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路线图。若能按规划有序推进,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将指日可待。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企业合作签约

在活动举办日,川渝两地的20家企业就装备制造、轨道交通供应链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创新链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企业间合作迈向新阶段。资源的深度整合对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企业在此过程中将展现何种积极性与创造性,令人期待。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成果及未来的展望,欢迎各位发表评论、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