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岭北工业园区为何吸引众多知名企业落户?  第1张

近期传来喜讯,市自然资源局在确保项目用地方面付出了显著努力。这一举措涉及从土地规划到土地供应的各个环节,对城市的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显著亮点。

土地储备满足产业用地需求

全市土地储备库中储备了众多工业用地。根据截至11月6日的数据,工业用地总量达到12098.5亩。2024年,这一趋势将持续改善,全市产业园区将新增7915.6亩工业用地储备。其中,3695.9亩已被收储入库,另外4219.7亩也已获得用地批复。这一举措为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这一关键资源,随着大量用地储备的逐步实施,预计将有更多产业项目得以落户并发展壮大。

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如何高效地分配和利用土地储备库中的土地,以及如何精准地与产业项目相匹配,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优先保障产业用地

市自然资源局着重确保产业用地供应,规定比例不得低于50%。我市已获得省下达的林地使用定额指标5070亩,用于保障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的用地和用林需求。众多地区均实施了产业用地保障政策,包括对已批准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临港经济区和主平台等关键平台的优先保障。全市共保障了208.46平方公里的产业平台和功能片区城镇开发边界,其中新增空间78.82平方公里,占全市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的31.56%,以及新增空间总规模的56.26%。此措施将显著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在优先保障产业用地的同时,如何确保这些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何监管土地使用,以确保其符合最初的目标?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营造

该局在确保产业用地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局方正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的恢复与建设,目标是在麻章、经开区、雷州、遂溪等四个区域共营造不少于1800公顷的红树林。若此项目取得成功,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根据规划,还将获得900公顷的奖励指标。此举无疑是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的积极探索。

然而,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生态建设可能遭遇众多挑战,其中包括投资回收期较长。那么,如何有效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帮助企业拿地开工

市自然资源局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规定,积极推进“带设计方案”出让模式,至今已实施约20宗。同时,推出“湛地云”微信小程序,实现土地出让与储备信息的一体化展示,达到线上供地、云端招商的效果。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企业拿地后即能开工的效率,显著缩短了项目落地的时间周期。

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得土地出让和企业开工流程更加便捷,然而,在追求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审批事权下放及用地管理优化

规划审批和许可权限得以下放,重大项目的“容缺受理”与“一次性补正告知”制度得以建立,同时为招商项目设立绿色通道。该局充分利用近期经济增量政策,精心规划专项债券和专项借款资金,用于新增土地储备项目,确保实现“100%净地出让”,以降低闲置和低效用地的比例。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用地管理的效率。

在事权下放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测,以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同时,如何确保各项制度得以顺畅运行?

差别化供应土地与加速报批流程

依据企业运营周期,实施弹性租期、先租赁后出让、租赁与出让相结合等差异化土地供应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获取土地的成本。此外,正加紧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打造全面且系统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强化用地审批指导,设立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并推广“三个高效”策略。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使土地的差异化供应更加符合企业具体需求?又如何保障各类企业能够公平地获得这些优惠政策?

观察市自然资源局所付出的努力,众人不禁思考这些举措将如何深刻影响我们城市的未来走向。诚邀各位发表看法,分享观点,并给予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