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边检站内,民警李翔自2014年5月加入警队,已在信息化岗位默默奉献了十年。在这期间,他以其不懈的努力和进取精神,留下了诸多闪光点。
入职初期的钻研精神
2014年5月,李翔正式担任马鞍山边检站信息化岗位的民警。初涉此岗位,他即以一股坚韧的毅力深入研究计算机领域的尖端技术。他深刻认识到,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及工作至关重要,因而持续不懈地学习各类相关技术知识。当时,信息科技在边检站的运用正逐步扩大,李翔主动顺应这一潮流,为将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牢固的技术根基。他的深入研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长期全身心投入的结果,这使得他逐渐成为岗位上的关键人物。
他在实际工作中迅速体现出其钻研精神的显著优势。面对技术挑战,他始终坚定不退,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无论是新系统的兼容,抑或是现有设备的改进,他均能依据其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信息化项目建设亲力亲为
李翔在单位信息化项目构建中,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自2014年投身工作以来,他参与了多个项目,包括标准化机房的改造项目。在技术方案规划阶段,他精心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确保了技术的可行性与前瞻性。在物资采购环节,他严谨筛选设备,重视性价比。在设备安装期间,他亲自到现场进行指挥和监督,确保安装过程无误。进入系统调试阶段,他更是亲临一线,亲自操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项目以及边检营房智能化改造等工程,均汇聚了他辛勤的付出。他亲自投入,确保了这些项目的优质完成。此举显著提高了边检站的信息化程度,为边检工作的顺畅进行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支撑。
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李翔在过去十年里持续关注系统稳定运行。他领导团队构建了完备的通信保障预案。自2014年起,实施的核心设备“双备份”策略迅速发挥作用,确保了在突发状况下系统的平稳过渡。此外,李翔每日坚守岗位,对机房进行例行巡检,详尽检查网络架构及设备状况。
他迅速识别并处理了潜在的风险与隐患,凭借其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了网络的持续运行、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无声的奉献,他几乎将所有闲暇时间都投入其中,使得系统得以持续稳定地支持边检工作。
人脸智能交互提醒系统研发
2023年7月,李翔携手科创公司共同致力于人脸智能交互提醒系统的研发。该系统融合了人脸识别及通信技术,旨在分析口岸限定区域的相关数据。研发过程中遭遇挑战,技术整合难题亟待解决。然而,凭借丰富的经验,李翔努力协调,确保研发进程顺利进行。
该系统的应用成效显著。据马鞍山港口集团船舶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所述,引入该系统后,码头管理变得更加规范,手续办理速度也有所提升。服务对象对于这一成果表示满意,同时也彰显了李翔研发成果的实用价值。
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李翔致力于以数字化手段推动警务规范化进程。他主动投身于“专业、机制、大数据”三位一体新型警务模式的构建。他主导建立了“情指行”一体化指挥中心和合成作战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自这些设施投入使用以来,大数据已成为马鞍山边检工作的核心“眼睛”和“大脑”,有效提升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这些设施能迅速处理相关信息,为边检站决策提供了精准的分析支持。
新型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及精确度。此模式使得边检站面对各类状况时能迅速作出响应,有效保障了口岸的安全与秩序顺畅。
自主研发助力口岸工作
经过对驻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研,李翔成功研发了边检勤务评估系统和口岸限定区域智能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推出,显著提高了基层民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这些系统的应用,马鞍山口岸取得了诸如涉外企业办证报关实现“零等待”等多项积极成效。这些成果对口岸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研发成果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而且为未来边检工作的进步树立了典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翔在移民管理警察岗位上的十年工作,成绩斐然,其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该职业的精神风貌。面对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我们不禁思考,像李翔这样身处基层技术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贡献对于整个边检系统的持续进步以及国家边检事业的长远规划,究竟具有何种深远的影响?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读者参与讨论,并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