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承载着超过一万个年头的文化传承,众多考古发现与文物串联起古今之间的联系。上海博物馆在这条文化链条上扮演着关键角色,馆内藏品超过102万件,其中书画类藏品尤为突出,书画一级品的数量几乎占据了馆藏一级品总数的一半。

上海博物馆书画藏品概况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第1张

上海博物馆所藏书画被誉为江南半壁江山的缩影。馆中藏品众多,品质上乘。诸如孙位的《高逸图》、王羲之的《上虞帖》以及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均为画坛的珍品。这些藏品充分展现了上海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厚底蕴。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还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观赏学习,成为展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魅力的重要平台之一。

怀素与他的书法地位

怀素,本姓钱,法号藏真,湖南长沙人士。他精于书法艺术,尤以狂草闻名。与张旭并称,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的美誉。性情豁达,专注于草书艺术的探索。尽管其行为不拘小节,不热衷于禅修,且喜好饮酒食肉,却乐于与名流交往,如李白、颜真卿等均有所往来。其狂草作品当时便备受瞩目,前人赞誉其继承张旭之余,又有创新,“以狂继颠”,在书法史上占据显著地位。

怀素狂草的艺术特点

怀素擅长运用中锋笔法书写大草,其笔势疾速,宛如暴风骤雨。他能够达到“忽然高声呼喊三五次,满壁间纵横书写千万字”的境界。尽管书写速度极快,但他的失误却极为罕见,相较于众多书法家中草法混乱或遗漏者,他的技艺显得更为高超。在其狂放不羁、千变万化的狂草作品中,仍严格遵循魏晋时期的书法规范。他所留下的众多传世书迹,不仅体现了他在书法创作上的丰富成果,也彰显了他在这方面的多产能力。

《苦笋帖》的艺术价值

《苦笋帖》纵25.1厘米,横12.0厘米,为怀素之杰作。帖中仅见草书两行:“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其书法俊美,墨色依旧鲜亮。字间草、行交错,笔法精湛,奇中藏正,疏密得宜。书写时,兴之所至,笔势流畅,圆转自如。书风丰腴而遒劲,洋溢着天趣。清吴其贞在《书画记》中更是赞誉其为“超妙入神之书”。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第2张

《苦笋帖》的收藏传承

《苦笋帖》自宋宣和、绍兴内府递藏以来,累积了众多收藏家与帝王的收藏印迹。其中,宋徽宗的“宣和”印、金粉签条,乾隆的题签与引首,以及米友仁等历代收藏家的题跋与鉴赏印,均显现出其深受历代收藏家的青睐。这本帖蕴含了丰富的收藏文化内涵。

即将到来的展出亮点

11月中旬,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全新书法馆将迎来《草书苦笋帖卷》的展出。届时,书札之后的众多题跋将全部展出。对于渴望深入探究怀素书法艺术和体验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文化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良机。此类展品在国内的完整呈现较为罕见,观众得以更全面地欣赏作品的魅力。广大读者,面对此次宝贵的文物展览,您是否已准备好前往参观了?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之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挖掘长江沿线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