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昌区某路段发生井盖脱落情况,市民在短短3分钟内便得到了妥善处理。这一迅速反应的背后,得益于武昌区“民呼我应”平台所采纳的人工智能技术。此事件展现了基层治理领域新兴技术的强大效力,同时也强调了迅速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性。

井盖脱位事件处理迅速

武昌区民呼我应平台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处置群众诉求效率极大提升  第1张

18时20分左右,武昌区水果湖街,市民刘先生在路过时发现井盖脱位,存在安全隐患,随即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进行了反映。仅仅3分钟后,区水务局便收到了“民呼我应”平台人工智能系统自动派发的任务。这一速度令人惊叹,充分展示了平台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整个处置过程迅速高效,大约半小时后,水务局便告知隐患已妥善处理。这种办事效率不仅有效保障了市民的安全,也彰显了平台在应对突发民生问题时的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系统带来变革

2022年,该平台引进了人工智能系统。在此之前,每天平均有600多件群众诉求,需人工筛选并转办。如今,人工智能系统负责进行AI智能分析和自动转办。这一转变显著提高了效率。以刘先生反映的井盖问题为例,系统不仅能够迅速自动转办,还能准确识别井盖权属。这一切都得益于人工智能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借助这一技术手段,武昌区基层治理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工派单的历史困境

以往,人工派单遭遇了诸多挑战。案件类型多样,导致问题描述往往不够精确。加之法律法规的持续更新,人工派单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在此背景下,众多民众的诉求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响应,这不仅降低了办事效率,也为基层治理增添了诸多难题。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平台与多方的合作共建

武昌区“民呼我应”平台与华为AI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携手深入合作。双方共同研发模型算法。依托深度学习技术,对街道、部门职责清单及历史办件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派单的精准与高效。此合作成效显著,显著提升了派单系统的智能化和精确度,为武昌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劲助力。

基层治理的网络构建

“民呼我应”平台整合了全区丰富资源。该平台涵盖了14个街道的143个社区,并连接了85个区直部门、550个基层单位以及990个服务团队。由此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此体系中,无论是社区或街道难以独立处理的问题,还是需多部门协作的复杂事务,均能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群众诉求能够迅速、高效地得到处理。

数据助力智慧治理未来

武昌区“民呼我应”平台近年度接收的诉求案件数约为24万件。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系统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转办与汇总,这一过程亦是系统自我学习的环节。展望未来,武昌区计划运用对庞大群众诉求的智能分析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此举有望促进区域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同时,这也预示着武昌区在基层治理领域有望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

您是否同样期待您所在区域能够迅速实现如此高效的基层治理?若您持有任何见解,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吝啬您的点赞与转发,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卓越的基层治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