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港新添万吨级码头,投资 16.2 亿,可同时靠泊两艘 3 万吨级船舶  第1张

11月6日,嘉兴港独山港区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B25、26泊位以及Ⅱ号内河港池的开港仪式隆重举行。这一举措标志着全新万吨级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日下午12时30分,随着“新明州78”轮的首航仪式成功举行,新航线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项目概况

嘉兴港独山港区的B25、26泊位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16.2亿元。该区域内,一座5万吨级的多功能码头已竣工,并有效利用了500米的港口岸线。这一巨额投资充分展现了对该区域发展的坚定支持。项目配备了4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8台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及1台龙门式调箱门机,丰富的设备配置为码头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独山港区B25、26泊位设施布局合理且细致,完全依照高标准、高效能的建设原则进行。硬件设备的投资增长,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是对未来发展长远规划的具体体现。这些先进的设备将显著提升码头运营效率,并承担更为广泛的功能性任务。

泊位能力

新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功能全面。该泊位可同时容纳两艘三万吨级船舶,或者一艘五万吨级和一艘一万吨级船舶。其设计年吞吐量达到七十万标准箱,这一数据显著体现了其在区域港口运输中的关键地位。泊位不仅能够满足众多大型船舶的停靠要求,而且能够高效完成货物装卸作业。

嘉兴港的泊位能力将迎来重大变革,这将对其港口布局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变革不仅对周边地区的货物运输和贸易交流带来积极影响,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缩短了等待时间,还在根本层面上增强了嘉兴港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智慧化操作

B25、26号泊位的岸桥设备目前正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堆场上的龙门吊也实现了无人操作。这种智能化作业模式体现了其先进性。龙门吊操作人员无需亲自到现场,只需在码头后方中控室进行远程操作。这种智能化作业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显著增强了作业的安全性。

嘉兴港的智能化泊位模式位居行业前列。该模式有效削减了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中的风险。同时,这一模式极大增强了嘉兴港的科技形象,推动了港区智能化的发展步伐。

内河港池意义

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与B25、26泊位实现同步运营,并同日投入正式使用。该港池年设计集装箱吞吐量可达40万标准箱。这一举措彰显了规划的远见。其核心目标在于充分挖掘内河港池和航道的优势,实现最大化利用。

内河港池已正式启用,有效连接了外海与内河。嘉兴港凭借这一优势,显著提升了内河水运在港口货物集散中的比重。从长远视角来看,内河港池在优化港口整体布局及促进货物运输多样化方面,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嘉兴港整体实力

嘉兴港实力强劲,目前拥有127个生产性码头泊位,其中沿海泊位数量达到56个。此外,嘉兴港还管理着嘉兴现代物流园以及嘉兴港区综合物流园等多个高级别的物流园区。其整体规划既全面又极具竞争力。

嘉兴港在第三季度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嘉兴港前三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总计达到了274.73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16%。此外,海河联运的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了77.2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7.16%。这些增长数据充分证明了嘉兴港正持续且稳定地发展。

发展展望

嘉兴港新增加的泊位和内河港池目前已正式开放。这一举措预计将吸引众多物流和贸易企业前来入驻。此举将推动更多货物流通,并有可能催生新的航线。同时,相关产业链也将持续得到强化和优化。

嘉兴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周边产业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成为众多读者关注的焦点议题。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及转发,同时我们也热切期盼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