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多名地铁检修工,守护武汉 501 公里地铁线网安全运营  第1张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大众出行的主要手段。然而,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默默奉献者却常被忽视。他们默默履行职责,其中,武汉地铁众多产业工人,尤其是卢红斌等杰出代表,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典范。

一繁忙的检修画面

11月5日,位于武汉的武汉地铁2号线常青车辆段内,联合检修库中,数列车正同时进行大修与架修作业。卢红斌在现场忙碌穿梭,他对每列车的检修质量与进度进行着严谨的监督。在武汉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类似场景每日上演,展现出一片繁忙的工作氛围。这种繁忙的检修作业是保障地铁正常运行的关键,众多检修人员犹如精密的部件,共同维系着地铁这一庞大系统的稳定运行。

武汉地铁的线路网络已极为庞大,总里程数达501公里,设有303个站点,日均客运量高达约400万次。这些数据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而持续增长。在这样的高负荷运输压力下,检修作业必须严谨细致,不容有任何疏忽。

二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

武汉全市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检修人员数量庞大,超过7000名。他们分别从事列车检修、信号处理、供电维护、线路维护等多个专业。在这些人员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0%。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幕后团队,为武汉地铁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每位员工都如同螺丝钉一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

该群体结构持续优化中,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将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列为新兴职业。在武汉地铁的近两万名员工中,产业工人占比高达90%,高级工及其以上级别的人员占比更是超过30%,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该单位在提升员工技能方面的显著成效。

三重要的制动系统

为确保地铁列车安全运行,制动系统扮演着核心角色。列车启动后,必须具备迅速且安全减速及停车的能力。武汉地铁2号线的制动系统独具特色,包含三种不同型号。这一特点也给检修工作增添了重重困难。在组建2号线架修制动检修工班的过程中,卢红斌及其团队成员遭遇了一系列挑战。然而,他们必须迎难而上,因为这一切都关乎众多乘客的生命安全。

制动系统由众多形态各异的零部件组成,众多常用工具无法用于其拆装。这无疑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也催生了卢红斌等人创新的动力。同时,这也反映出,每一次小小的技术创新背后,都蕴含着对保障运营安全的坚定决心。

四卢红斌的创新贡献

卢红斌面对重重挑战,未曾退缩。他与团队协作,成功研发出20余种新型拆装工具,其中3项荣获国家专利。这些创新成果使得检修测试仪器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设备,有效降低了重复采购成本,并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种创新模式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它显著提升了班组成员的工作热情,营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体参与氛围。他们不再仅仅是执行任务的机械执行者,而是转变为地铁检修创新的积极参与者。这样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士热情地投入到地铁技术创新的行列中。

五亮眼的工作成果

武汉地铁2号线,卢红斌所在的重要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高达约100万人次。尽管如此,他领导的班组依然高效地执行着各项任务。截至目前,他们已顺利完成85列车的510套制动系统检修。这项工作涵盖了拆解、整修、安装等多个环节,对超过10万个部件实现了“零差错”。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对细节的严格把控。

卢红斌的工作成果对地铁整体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这不仅确保了2号线每位乘客的出行安全,更彰显了一种职业操守。这种精神在地铁产业工人群体中犹如一面鲜明旗帜,激励着众人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六产业工人的新机遇

2023年10月,《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消息对像卢红斌这样的产业工人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喜讯。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得到了显著拓宽。他们拥有了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机遇,并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有望作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卢红斌等产业工人将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产业工人队伍如何提升自身定位,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恳请各位点赞并转发本文,共同关注那些在武汉地铁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