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铁岭,一个或许熟视无睹的名字背后,正孕育着一个开创先河的项目。该项目标志着中国首座整合风力发电、绿电传输、绿氢生产及氢能储存的绿色氢能一体化进程。设想风的轻拂不仅刷新空气,更将能量转化为清洁能源,这不仅是一大科技里程碑,更是一次对未来能源体系的勇敢探索。

辽宁铁岭华电氢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力投入支撑了该项目。场长宋东辉强调,采用风力可再生资源制氢,年产量达1123吨,实现了零排放,并深刻践行了环保理念。项目中,风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电能高效转换,源源不断产生氢气,为未来能源需求开辟新途径。

中国首个绿电制绿氢一体化项目,辽宁能源转型的科技与绿色奇迹  第1张

风能资源的宝库:辽宁铁岭的绿色未来

辽宁铁岭地域,蕴藏着充沛的风能潜力,并坚守绿色发展的信念。风力发电在该地区,不仅是能源生产手段,更象征着生活模式的革新。华电铁岭风电离网型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实施,不仅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而且是对可持续理念的实际践行。

宋东辉深入阐述该项目的价值:该项目不仅确保当地能源的稳定供应,还依托制氢技术,向更广大地区输送清洁能源。此高瞻远瞩的规划使辽宁铁岭在能源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清洁能源的崛起:辽宁省的绿色转型

辽宁省,曾以传统重工业著称,正迈向深度绿色发展。据《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披露,过去十年我国已淘汰1亿千瓦以上煤炭发电落后产能,电力污染物排放量降低超过90%。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辽宁省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持续探究与努力。

辽宁省依托丰富多样的清洁能源基础,全面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强省战略。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比重均首次超过火电,这一创纪录的成就,彰显了辽宁省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该转型不仅保护了环境,亦为未来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重大工程的推进:辽北地区的新能源汇集点

辽宁省能源改革的关键在于大型工程的部署。据国网辽宁电力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殷鹏阐述,该工程系辽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巨、规模最大之输变电工程。工程的投运将使辽北区域成为新能源的集中地,有效支持超过200万千瓦风电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接入。

中国首个绿电制绿氢一体化项目,辽宁能源转型的科技与绿色奇迹  第2张

该工程不仅保障了辽北地区清洁、稳定的能源供应,还对辽宁省能源结构优化给予了显著助力。工程实施使辽宁省得以更高效地利用本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并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中交营口LNG接收站:东北地区的能源新枢纽

辽宁省能源结构中,中交营口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备受瞩目。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张中耀透露,项目完工投产后,将向东北、蒙东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输送约87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实现CO2年减排1151万吨、SO2年减排8.9万吨、NOx年减排7.8万吨。

该项目的实施为东北增添了新能源输送途径,显著提升了区域大气环境品质及民众福祉。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作为国内最高纬度、东北区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建设接收站,为确保高效推进,建设团队在国庆长假期间持续作业,保障安全可控,并加快工程进度。

中国首个绿电制绿氢一体化项目,辽宁能源转型的科技与绿色奇迹  第3张

风电光伏的蓬勃发展:辽宁省的绿色动力

辽宁省风电与光伏发电领域的迅猛进步,为区域能源结构改革增添了强劲动力。华电辽宁彰武50万千瓦风电工程、国电投辽宁锦州黑山常兴30万千瓦风电工程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顺利落地,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亦为中国能源变革与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在十年的时间跨度内,辽宁的风光发电装机量膨胀至2.7倍,其风电装机占比在全国沿海省份中高居首位。风电运行小时数持续上升,新能源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亦名列全国前茅。此外,自国家实施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以来,辽宁始终保持为我国唯一“绿色发展示范省”。

“十四五”规划:辽宁省的清洁能源强省之路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辽宁省将不断深化清洁能源强省的推进步伐。预计将实施48个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00亿元。目标是在“十四五”结束前,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率超过50%,风电与光伏总装机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

该宏伟规划彰显了辽宁省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雄心,并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此举将使辽宁省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并为全球的能源变革提供宝贵经验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