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区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执法部门若能主动采取行动,不仅有效处理投诉,而且主动挖掘问题,这无疑为小区居民带来了福音。吴兴区月河街道便采纳了这种积极的执法策略。
联合执法常态化
吴兴区月河街道,联合执法行动进入小区已成为日常。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自今年起,月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行创新机制,组织多部门共同参与小区执法。参与部门包括街道执法队、应急消防站、派出所等。这种联合执法模式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诉求表达途径。以往,居民若需反映问题,需与多个部门沟通,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如今,多部门协同工作,显著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速度。
常态化这一模式的实施反映出街道对小区治理的高度关注。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小区宛如一个缩影社会,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因此,常态化的联合执法行动成为小区治理的关键手段。
全方位排查问题
联合执法队进入小区执行任务,目标清晰。他们携带针对小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细致的排查工作。消防设施是否完备、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居民遛狗是否使用牵引绳等,这些是检查的关键点。每一栋单元楼都接受全面检查。这并非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举措,更关乎小区居民的实际安全与生活环境。
联合执法队的检查范围不仅限于楼内空间。完成楼内排查后,他们还将对小区内车辆停放秩序、绿化带状况、小广告张贴等问题进行细致检查。车辆停放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小区交通的顺畅与否;绿化带的整洁与否关系到小区整体环境的美丽程度;而小广告张贴的泛滥程度则是小区管理秩序好坏的直接反映。
多部门协作好处多
过往,各机构仅对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实施监管。以环保与治安为例,关注的焦点或许各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率偏低。如今,各部门携手合作,宛如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团队。
周毅顺,月河街道城管办负责人,指出联合执法行动可同时解决多个问题。此类行动犹如精密部件的组合,协同作用显著。在多部门协作框架下,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一次性解决跨部门管理范围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
快速处理居民诉求
小区居民在遇到问题时,若能迅速得到解决,至关重要。近期,一位居民就向街道投诉了装修噪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此类噪音问题已给居民的正常作息带来了困扰。执法队接到投诉后,立即与建设部门取得联系并迅速赶赴现场。这种迅速的行动彰显了联合执法队在处理居民问题上的高效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处理该问题时,发现居民擅自拆除了部分承重墙,这一行为对楼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执法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此举不仅确保了楼体的安全,减少了潜在的重大损失,而且赢得了小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日常工作的联络机制
联合执法模式的运作背后,存在一套高效的日常沟通体系。依据“大综合一体化”的工作标准,街道各职能部门间构筑了互联的沟通网络。这种沟通并非形式上的装饰,而是切实融入并服务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例如,社区与物业等将共同执行日常巡查与宣传引导任务。在应对居民举报事项时,此联络机制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迅速联络相关部门至现场,确保居民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此机制对于联合执法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数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自今年起,月河街道借助联合执法进小区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处理居民投诉165起,这一数据反映了居民对这一机制的信赖,他们愿意积极反映遇到的问题。此外,举办了20余场次的咨询和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环保等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检查过程中发现的60余个问题均得到了现场的有效处理。
数据显示,月河街道在联合执法进小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模式是否可在其他区域推广?欢迎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同时,本文亦欢迎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