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杭州西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原因在于,越冬的鸳鸯纷纷前来,为这片水域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西湖美景历来令人陶醉,而鸳鸯的到来无疑为这里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鸳鸯戏水之景
西湖“柳浪闻莺”区域的万柳塘水域,时常可见鸳鸯成群。它们或三两成群悠然游荡,激起片片水花;或结伴嬉戏,潜入水中后又跃出水面,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鸳鸯们亦会在水面上静静漂浮,沐浴阳光,偶尔轻啄彼此的羽毛,或相互依偎,亲密无间,引人注目。这一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纷纷试图捕捉这美丽的瞬间。对于许多人而言,平时只能在书本或电视上看到的鸳鸯,如今得以近距离观赏,实为难得的体验。
鸳鸯定居繁衍
自2005年以来,鸳鸯便在西湖安家,此处已成为它们的新栖息地,并在此繁衍生息。至2017年,西湖鸳鸯的数量显著上升。据统计,已有超过1000只小鸳鸯在西湖诞生,这一数字颇为可观。这表明西湖的环境对鸳鸯的繁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它们安全、温馨的栖息地。西湖提供的充足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为鸳鸯家族的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鸳鸯越冬调查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民科学”公益项目于2020至2021年间对西湖鸳鸯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越冬期间西湖鸳鸯数量最多可达430只。其中,82至157只选择留居西湖水域,而迁徙的鸳鸯数量则在273至348只之间。这些数据精确地描绘了西湖鸳鸯的生存状况。此类调查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掌握鸳鸯在西湖的栖息状况,为未来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并维护西湖的生态环境。
鸳鸯扩散栖息
西湖鸳鸯数量的增加促使它们向周边水域扩散,包括西溪湿地、城市河道、钱塘江、湘湖以及青山湖等地。这些水域的出现不仅满足了鸳鸯的生存和繁殖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尽管与西湖存在一定差异,但周边水域仍具备适宜鸳鸯栖息的基本条件。这一现象亦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正整体向着有利于鸟类栖息的方向改善。
四大候鸟情况
西湖不仅栖息着越冬候鸟鸳鸯,还拥有所谓的“四大候鸟”族群,其中包括普通鸬鹚、西伯利亚银鸥以及普通秋沙鸭。其中,鸬鹚通常是最早抵达西湖的,一般会在9月左右,今年最早的观测记录出现在9月23日。随后,鸳鸯和西伯利亚银鸥陆续到来,而普通秋沙鸭则是最后一批,通常要到12月才会抵达。这些候鸟到达时间的先后可能与其迁徙路径和习性等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候鸟展现出各自的习性,例如鸬鹚偏好停留在木桩上,仿佛在临水凝望。
西湖鸟类增多
西湖水域管理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西湖成为越来越多鸟类过冬和休憩的场所,种类和数量持续上升,目前记录到的鸟类已超过60种。漫步西湖岸边或泛舟湖上,游客们可以观察到众多鸟类,如斑嘴鸭、黑水鸡、白鹭、夜鹭、翠鸟以及小䴙䴘等,甚至有幸一瞥中华秋沙鸭、黑颈䴙䴘和水雉等珍稀品种。这些鸟类的出现,有力地证明了西湖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因此,下次您游览西湖时,不妨多关注这些栖息于此的“西湖精灵”。
您觉得西湖应该采取什么特殊措施来更好地保护这些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