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传来一则引人关注的新闻。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外发布了《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批前公示。该规划直接关系到青岛未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决策者以及广大市民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规划目标意义重大
2021年至2035年,青岛正处于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关键阶段。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一时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青岛的发展至关重要。生态修复能够加强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例如,青岛拥有多种生态要素,通过此次规划的整体修复,将实现全方位的治理。此外,这还将助力青岛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推动青岛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以2035年作为目标期限,其中2025年设定为近期目标年份,而2020年作为基准点。此时间规划清晰展现了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由近及远,逐步实现生态修复目标,为城市的长期发展勾勒出规划蓝图。
规划范围明确清晰
本次规划涵盖了青岛市全域,包括陆地和海域。具体而言,陆域覆盖面积达11295平方千米,海域则覆盖11713平方千米。这显示出本次规划并非局限于局部,而是对整个市域生态进行了全面考量,这对保护青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统一规划框架下,可以避免因区域划分不均导致的生态修复盲点,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全面覆盖的规划更有利于统一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规划原则尊重自然
规划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此原则明确指出应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在修复过程中,优先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策略。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青岛市在过往的建设与发展实践中也认识到,以自然恢复为主是高效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以一些山区为例,若破坏后过度依赖人工干预进行修复,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而若遵循自然规律,辅以人工修复,则能持续提升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美好生活的追求促使市民们期盼拥有更加宜人的生态环境。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态修复工程得以实施,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福祉。
规划引领注重统筹
规划引领作用需得到充分体现。空间规划在资源配置中扮演了先导、主导和统筹的关键角色。国家及区域层面的重大战略规划在青岛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得到具体实施和反映。比如,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领域,将全面考量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间的联系,以及海洋与陆地、山川上下、地表与地下、上下游以及城乡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以此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此举旨在确保青岛的发展既满足宏观战略需求,又满足城市自身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微观需求。
问题导向科学修复
规划以问题为核心,首要任务是全面掌握本市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现状。针对关键区域进行集中分析,诸如将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边界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作为核心关注对象。随后,精确识别城市当前面临的生态挑战,并预测潜在生态风险。比如,在发现某处沿海滩涂生态退化后,将依据地域特点实施修复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宜滩则滩的原则。如此,确保了修复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改革创新完善机制
青岛市在新发展阶段,对生态规划中的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该市依托科技创新作为坚实后盾,从政策、制度、机制等多个层面推进创新。政府主导,并借助政策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同时确保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例如,通过创新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大量投入生态修复项目,构建了多渠道、多元化的参与机制,有效解决了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开征求民众意见的时间段为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29日。这一时间段为市民及专家等群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意见。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这次规划对青岛市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期待大家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