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四川凉山州,一场意义重大的庆典活动成功举办——凉山州教育基金会迎来了20周年的重要节点。此次纪念活动进展顺利,充分展现了基金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成就。期间,涌现出众多令人动容的故事和振奋人心的成就,这些均值得我们给予充分关注。

基金会20年资金与项目成果

20 年,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募集 3.66 亿资金,受益师生超百万  第1张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显著成绩。自2004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并登记以来,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发展势头强劲。在这20年间,基金会共筹集资金达3.66亿元,物资价值超过亿元,这些数据引人注目。此外,基金会实施了611个项目,使超过百万师生直接受益。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基金会在凉山州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的覆盖范围广泛,有力地推动了凉山州教育的全面发展。

政府人士的发言

20 年,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募集 3.66 亿资金,受益师生超百万  第2张

凉山州政府副秘书长苦沙鲁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基金会的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该基金会致力于凉山教育基金事业,规模从小到大稳步发展。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政府对基金会发展的持续关注,在政府的监督下,基金会得以持续成长。此外,这一发展历程还体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正因这种支持,基金会在20年间取得了显著成绩。

基金会的宗旨与贡献

自20年前成立以来,教育基金会秉承“服务教育,惠及社会”的核心理念,对凉山地区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基金会专注于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凉山众多区域,基金会的足迹随处可见。在“三峡教育援助”、“一村一园、免费餐食”等项目上,基金会持续深入工作,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升级,还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加强,都让数百万人次的儿童得以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基金会的愿景与战略

杜凉山理事长对基金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详尽说明。该机构秉持着坚守初心、凝聚爱心等核心理念,将愿景设定为追求可持续的公益事业,并展现出其远见和洞察力。基金会采纳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清晰且具体,包括项目执行、筹款活动以及自我发展能力,这三者如同马车上的轮子,协同推动着基金会的前进。目前,基金会正致力于促使农民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一行动与当前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受助者的亲身经历

泸峰中学的英语教师李晓梅的背景故事生动体现了教育基金会的积极意义。她出身于布拖县一个经济困难的村庄,曾面临辍学的严峻挑战。得益于教育基金会和福慧教育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她不仅完成了学业,还成功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她返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成为基金会助力学生改变命运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凉山州民族中学的黄清对基金会的感激之情,亦代表了众多受助者的共同心声。

20 年,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募集 3.66 亿资金,受益师生超百万  第3张

纪念活动其他内容

活动日当天,一系列重要议程被安排。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向捐赠方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其中北京高占祥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郭徽也在其中。与此同时,全新的《温暖中国》公益宣传基金正式开启,并伴随相关项目的推出。以教育公益为核心,一场圆桌交流会举行,各界代表受邀参与。会议讨论了《在凉山实施公益活动的不同视角策略》以及《如何携手推进凉山教育公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旨在共同探讨凉山教育基金会和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路径。

在此,我们提出疑问:在未来三十年,该基金会能否达成哪些新的目标,进而惠及更多儿童?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宝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