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蛟镇峡山村游客码头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值班。这一看似普通的场景,实则体现了他们在保障游客安全方面的坚守与努力。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内涝可能成为威胁市民生命安全的灾害。宁波市消防部门为市民提供了温馨的避灾建议,这些建议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安全和切身利益。
强蛟镇峡山村监控值守
在强蛟镇峡山村,游客码头的工作人员正坚守于监控室内进行值班。这一场景在强蛟镇峡山村被捕捉,反映出工作人员对码头安全的重视未曾减弱。监控室的存在彰显了码头管理的井然有序。据悉,这种值班机制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应对游客的突发状况或码头设施的安全问题。鉴于该码头游客众多,这种值班显得尤为关键。其他景区码头或许可以借鉴这种管理模式。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峡山村码头所承受的管理压力也随之上升。这一现象从人员值守这一具体细节中可见一斑,显示出管理方正努力确保游客能够在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中畅游。
城市内涝危害大
城市内涝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灾害。由于人口密集、建筑与基础设施众多,一旦发生内涝,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沿海城市或地势低洼地区,稍大的降雨即可导致局部积水严重。内涝可淹没街道、地下室等众多区域。2020年,某南方城市因内涝导致多个小区地下室被淹,大量车辆受损。内涝区域常出现交通中断,民众被困。此外,潮湿环境还可能滋生细菌,传播疾病。
城市内涝可能对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尤其是电力和通信设施。一旦这些设施被水浸泡,可能出现短路或失灵,进而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秩序,并妨碍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步行遇内涝避险法
在步行途中遭遇内涝,市民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宁波市消防部门及时向市民普及了重要的自救措施。市民应立即撤离地势低洼的区域,如立交桥下、地铁站、地下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这些地方积水往往较深,风险极高。近期某地发生内涝事件,就有众多市民被困于地铁站内。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前往屋顶或高层建筑等较为安全的区域进行避难。转移过程中,务必避开电力设备,严格禁止涉水行走或尝试游泳逃生。需注意的是,水是导电体,一旦发生触电,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灾区水流复杂且湍急,游泳逃生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驾车遇内涝注意点
在驾驶过程中如遇内涝,需谨慎处理。市民应迅速将车辆停至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若途中遇到水域深度不明的路段,应尽可能绕行,切勿盲目涉水。例如,过往有司机不顾劝阻,强行驶入积水区域,导致车辆熄火。
即便对积水深度有所了解,进入积水区域时也应与前方车辆保持较远的车距。这是因为涌动的波浪及溅起的水花若侵入发动机,可能导致车辆熄火。一旦车辆熄火,切勿尝试重新启动,而应迅速在积水继续加深之前弃车,逃往安全地带。许多人在内涝中因不舍得车辆而使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警惕脚下陷阱
内涝发生时,地面上的“陷阱”需格外警惕。水流冲击下,窨井盖极易松动、翘起或移位。积水模糊了路面视线,行人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其中。某城市曾发生内涝,一名儿童不幸掉入无盖窨井,酿成悲剧。
消防部门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此类事故。首先,在雨天行走时,应尽量避免靠近漩涡区域,以减少跌入深井或地坑的风险。其次,若需趟水前行,建议携带木棍或坚固的长柄雨伞进行探路。一旦发现前方有深坑,应立即改变行进路线。
落入井中的自救法
不幸陷入无压水井,如何自救?消防部门提供了专业指导。市民在攀爬探杆时,应尽量采用正手抓握,以防失衡跌落。一旦不幸落入井中,切勿剧烈挣扎,以免加速下坠。可以尝试双手在胸前拍打水面,以助身体浮出水面。普及此类自救知识,或许能拯救那些不幸落井的生命。
市民朋友们,请问您是否已充分掌握消防部门提出的内涝避险与自救措施?我们期待您能予以重视,并积极转发,以便让更多人掌握这些至关重要的生命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