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接连传来喜讯。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及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通报中,抚顺西露天矿坑生态修复工程以及辽河口湿地北部区域生态恢复工程表现卓越,成功入选。这一喜讯为我省生态保护事业增添了光彩,这两个项目更是我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相关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辽河流域工程被列入国家项目
2021年,我省上交的《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首批相关工程项目。该方案涵盖7个生态修复单元,目标是全面保护、系统修复和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要素。预计覆盖面积达871.7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为52.1亿元,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我省在生态修复规划上的宏伟蓝图。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凸显了对辽河流域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我省对国家环保战略的积极践行。
管理办法保障项目实施
辽宁省近年来以“美丽辽宁”建设为宗旨,强力推动“辽浑太山水工程”的进展。为此,颁布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及资金管理规范》。该规范对于规范项目管理及资金运用至关重要。同时,在省级层面,已聘请专业核查和审计机构对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在项目实施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极为关键。对于项目执行或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此措施能有效促使相关方迅速整改,确保工程稳健推进。
工作专班助力工程推进
我省已成立省、市、县三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推进工作小组。此工作小组的设立,对于高效协调与处理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生态修复工程宏大而复杂,问题频出,涵盖部门协调及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工作小组通过整合各级资源,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取得斐然成果
截至目前,“辽浑太山水工程”已顺利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覆盖区域达899.27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19.17平方公里,湿地修复覆盖267.35公顷,河道修复长度为286.24公里。同时,林草植被生态复绿2419.6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195.3公顷,水土流失治理2328.31公顷。这些详实数据充分展示了工程在多个领域的显著成效。工程实施后,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得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得到提升,河流和湿地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工程的下一步规划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人士指出,我省将致力于加速推进“辽浑太山水工程”剩余段落的竣工工作。同时,我省亦将致力于推动省级工程竣工审核及验收流程的顺利实施。这些措施旨在保障工程顺利完成,达成既定各项目标。
积极申报新工程
我省不仅致力于推进现有工程,还在精心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备申报辽西北防沙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我们期望得到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以及生态环境部的强力支持。这一行动旨在提高我省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有望显著优化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广大读者朋友们,关于我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及其未来的发展规划,您有何独到见解?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宝贵评论、点赞,并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传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