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传来一则令人鼓舞的消息。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即将启动试运营。这一举措无疑将为区域交通及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枢纽的位置与周边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坐落于副中心通济路和运河东大街交汇处的东北侧,紧邻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西侧是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与周边区域紧密相连。据悉,该枢纽位于交通流量密集且发展迅猛的区域,周边行政办公和居民居住区均迫切需要这样一个交通枢纽以加强同中心城的联系。例如,附近的行政人员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通勤,对枢纽未来提供的便捷交通服务有着极大的依赖。

北京副中心新地标!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通试运营,你期待吗?  第1张

该枢纽周边拥有众多正在推进的项目以及已落成的区域。这些项目不仅对周边地区的交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亦对周边的商业及居住环境带来显著的正面影响。

主要功能之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

枢纽主要负责轨道交通与公交的换乘任务。这一功能的完善,将显著提升人们的出行便利性。根据规划,共安排了10至12条公交线路,其中以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为主体,辅以连接副中心与中心城的普通公交线路。这一安排科学合理,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能够有效满足枢纽周边较小区域的出行需求。

该公交线路的布局设计有效地将城市各区域紧密连接,并与地铁线路实现了良好的互补。例如,对于居住在公交站点周边却需前往地铁沿线站点的居民,换乘过程变得极为简便快捷。此外,该布局能够满足大约15万人的出行和换乘需求,这一数字凸显了该交通枢纽的关键地位。

内部独特的景观建筑

从远处望去,新建的交通枢纽洋溢着现代时尚的气息。其西南方位,一座形似灯笼的景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该建筑不仅外观美观,内部设有垂直升降电梯,周边还配备了旋转楼梯。

夜间,这盏“灯笼”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点亮后,它变幻出绚丽的色彩,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夜景,成为该地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这不仅愉悦了路人的心情,还显著提升了交通枢纽建筑的整体品质与吸引力。

北京副中心新地标!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通试运营,你期待吗?  第2张

建筑的功能布局

“灯笼”北侧的6层建筑,其首层为换乘候车大厅,该区域是枢纽的交通核心之一,乘客在此可完成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2至4层为商业办公区,这种设计有助于最大化空间利用。此布局既保障了枢纽的基本交通功能,又融入了商业办公元素。

该建筑5至6层为枢纽及公交业务的办公空间,这些空间为枢纽的日常运营与管理提供了专属的办公环境。该建筑结构功能完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枢纽的多重需求。

地下功能丰富多样

枢纽地下设施功能多样。据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枢纽建设部现场指挥张洋所述,地下部分不仅配备了160个停车位,这一配置对于自驾至枢纽进行换乘的旅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设有换乘大厅,以及连接东西两端的通道。

东通道预留了与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相连的设施,便于学校未来与外界交通的便捷交流。西通道则与万象汇商场及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B出口相接,推动了商业与交通的融合。此外,该枢纽还提前规划了M102号线及南部地块的地下接入条件,展现出显著的前瞻性。

北京副中心新地标!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通试运营,你期待吗?  第3张

商业综合体带来的服务

位于“灯笼”东侧的是一座三层商业综合体,该综合体秉持“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内设约1.7万平方米的便民服务设施。从便利店至咖啡厅,再到各类餐厅,一应俱全。这些设施旨在为枢纽乘客及周边居民提供便捷服务,无论是候车还是日常路过,都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服务。

“站城融合”这一模式使得交通枢纽的功能得以拓展,它不再仅是简单的交通换乘点,而是逐步演变为一个集生活、商业、服务于一体的便捷站城一体化生活圈。目前,该项目的招商工作已同步展开,未来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服务。

项目一旦通过消防验收,便迅速进入运营阶段。该枢纽成功实现了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多种绿色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与换乘。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一枢纽的启用将对周边房价产生何种影响?如有任何见解,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预期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的投入使用,将转变为副中心的公共交通换乘核心、“站城融合”的活跃服务中心,以及城市街区景观的核心区域。

北京副中心新地标!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通试运营,你期待吗?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