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县,尽管是渔业重镇,但渔业船舶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其中,近半数船舶属于无牌、无证、无身份的“三无”船舶。安全问题频发,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明显漏洞。这些问题和隐患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临高县三无船舶数量惊人
20XX年XX月,海南临高县的渔业船舶接受了综合检查组的审查。该县共有渔业船舶5562艘,但登记在册的仅有2835艘。由此可知,2727艘船舶未持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渔业船舶国籍证书》,占比接近一半。自1994年起,相关部门已发布通知,要求对“三无”船舶进行管理。然而,时至今日,临高县“三无”船舶数量依然庞大,这暴露出长期积累的问题。当地在执行相关政策时,显然存在疏漏,未能有效清理和管理这些船舶。
若这些无牌、无证、无国籍的船舶在海上作业或航行,将极可能遭遇各种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由于缺乏必要的登记与监管,救援行动将遭遇重重阻碍,严重威胁渔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进出港报告信息查询不到
临高县渔业事务服务中心的专家对两艘渔业船舶的进出港报告进行了随机检查。其中一艘船舶在“渔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能找到相关的进出港数据。此前,有关加强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的通告已发布多年。但在此地,此类问题依然存在,反映出当地在船舶进出港管理方面存在疏漏。
缺乏详尽的船舶进出港记录,海关及渔业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难以有效监控船舶动态,造成诸多不便。在处理渔业争议或执行资源管理统计等任务时,精确的船舶进出港信息至关重要,其缺失将严重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存在监管空白
专家组成员指出,尽管“三无”船舶大量存在有着历史原因,但当地负责渔政、海警、海事等海洋事务的多个管理部门却各自为政。这种独立运作的管理模式,导致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各管理部门或许各有其关注焦点,却未能对渔业船舶实施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在处理“三无”船舶管理、船员配置、船舶设施等事务时,若部门间协作不足,便可能导致管理盲区出现。相应地,本应受到关注的领域将无人关注,安全隐患则因无人监管而持续加剧。
职务船员配备不足普遍
临高县新盈中心渔港与文昌市清澜渔港的抽查结果显示,4艘渔船均未达到职务船员配备的最低要求。对于核定载员10人以上的渔船,若职务船员数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根据《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应被视为重大事故隐患。同时,抽查中还发现,两艘核定载员10人以下的渔船也存在轮机人员等职务船员的缺失问题。
由于职务船员数量不足,渔业船舶在执行航行任务时缺少了必要的专业人员来指导和操作。这种情况犹如一艘缺少熟练水手的船只,在遭遇各类海洋状况时,难以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事故的发生几率无疑会上升。
AIS设备问题频发
临高县在抽查港口渔船过程中,发现AIS设备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渔船船长表示未安装AIS设备,而其他渔船的AIS设备则缺乏静态信息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甚至出现频繁开机关机现象。与此同时,相关法规明确要求船长必须按照规定开启和使用安全通导设备。
AIS设备对于渔业船舶至关重要,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关键设施。该设备能够确保船舶在海上精确显示其位置和运动状态。然而,大量AIS设备存在的问题,不仅可能引发船舶碰撞等安全隐患,还可能给海上救援和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临高县渔业船舶的问题逐渐显现,公众普遍关注。针对这一现状,众人热议:当地相关部门应如何携手合作,以期根本性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读者参与讨论,留下宝贵意见。同时,欢迎点赞与转发本篇文章,共同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