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纷纷探索适合本地的乡村振兴策略。镇原县将苹果产业视为推进现代寒旱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这一举措既蕴含发展机遇,亦面临诸多挑战,因而备受关注。
镇原县苹果产业发展定位
镇原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对苹果产业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在现代化寒旱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该县将苹果产业定位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支柱产业。镇原县的发展并非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基于清晰的发展战略。该县明确了稳定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持续提升品质以增强效益的目标。这一发展战略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和周密考虑制定的。以全县14万亩的苹果种植面积为例,其中矮化密植园3.7万亩,乔化园10.3万亩,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当地苹果产业的规模。
镇原县正着力塑造“庆阳苹果”与“镇原果农”的双品牌战略。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更,更是一项旨在增强果农能力、提升产业整体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的重大行动。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镇原苹果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智能分拣的应用
太平镇庆阳居的苹果自动分拣车间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应用。在此,新鲜采摘的维纳斯苹果在流水线上经过全面检测。检测过程极为精细,涵盖从苹果的外形、尺寸、瑕疵、颜色到其内部的甜度以及是否有病虫害等多个方面。
江西引进的自动分拣线运作效率卓越。在满负荷状态下,每日能处理超过50吨的苹果分拣包装任务。该流程首先由人工将苹果放置于托盘,随后通过光电机为每个苹果贴上标识。设备设有12条生产线和24个出口,每个出口根据既定标准对苹果进行分拣。通过透视技术,可识别苹果内部缺陷,这体现了对客户的高度责任感。
高端品种的特色
镇原县是知名的苹果主要产区,种植了众多苹果品种。在这些品种中,瑞雪和维纳斯等尤为突出。这些品种属于小众且高端类别。种植这类苹果品种对环境和技术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并非所有环境和技术都能实现预期效果。
与此同时,市场前景极为宽广。当前,消费者需求正日益多元化,高端产品能够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或许预示着苹果产业差异化经营的新趋势,有望在市场上实现更高的价值回报,进而为果农带来更优的收益。
镇原苹果产量概况
太平镇立农业公司位于枣林村的果园面积已扩展至1800余亩。据预测,2024年的年产量将超过2500吨。当前,正值苹果采摘的高峰期。嘎啦苹果的采摘工作已圆满完成,目前正进入维纳斯黄金苹果和密鲁苹果的采摘阶段。
采摘季节异常繁忙,日均采摘量超过200吨。以当前进度,数日之内即可圆满完成采摘任务。这些产量数据充分展示了当地苹果产业的生机与潜力,亦为镇原县苹果产业整体发展成就的生动写照。
新的助农模式探索
庆阳居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地区苹果产业的领军企业,致力于推动助农模式的创新。该公司实施的区块承包经营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联农带农机制。在这些模式下,果园被细分为约30亩,包含6000棵树的小区块,使得承包户能够从中获益。
寇素琴是太平镇枣林村的村民,也是众多受益者之一。她在果园辛勤工作了四五年,从事疏花疏果、剪树等工作,并在采摘后加入分拣线。据统计,她一年的收入可达到一万至两万元。对于承包户来说,种植单嘎啦品种的纯收入更是高达六万至七万元,若加上晚熟苹果的收入,总收入可达到九万至十万元。
苹果的市场流向
太平镇居立苹果分拣车间输出的苹果,在经过精心定制包装后,明确指向了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苹果的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额外费用。镇原苹果能够跻身这些高端市场,充分证明了其品质获得了认可,同时也显示出镇原苹果产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然而,人们对于市场需求的变迁和竞争的加剧,对镇原苹果产业能否持续保持优势表示担忧。欢迎读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如若认为本文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