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深圳将举办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届时将盛大开幕。其中,“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成为展会的一大焦点。展览带来了众多从南极远道而来的珍贵展品。展览内容丰富,包含众多引人注目的看点及值得关注的数据,将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观赏体验。
极地冰芯蕴含环境密码
南极冰芯样本经过长途运输抵达深圳进行展示。这些样本来源于羽冰川深处,冬夏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显现出明显的层理结构差异,如同树木的年轮。它们被称为“无声的环境档案库”,默默记录着南极的环境变迁。对这类冰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地球气候历史的演变,成为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这一发现也突显了南极在地球环境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锯齿海豹数量众多意义非凡
锯齿海豹在全球海豹中占据约85%的比例,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海豹种类。它们主要生活在南极洲的浮冰及其邻近海域。出人意料的是,锯齿海豹的饮食主要以磷虾为主,而非螃蟹。在南极的生态系统内,锯齿海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庞大的数量对于保持南极生态平衡与稳定极为关键,对整个南极生态链的稳定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极陨石意义重大
在即将举办的展览会上,我国将展示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搜集的陨石样品。这些样品的年代跨度数万至数十万年,最年长的样品距今超过280万年。这些陨石样品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变等关键问题至关重要。作为来自远古的“天外来客”,它们帮助天文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的过往,并在行星岩浆演化、地球生命起源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科考船模见证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呈现了多艘科研考察船的模型。其中,“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在1984年参与了我国首次南极考察,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的首航,并曾参与运载火箭等关键科研试验。1990年投入使用的“海洋四号”科考船,在1990年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中表现卓越,执行航次任务数量最多,且每次均成功完成。2016年服役的“海洋六号”科考船,代表了我国新一代现代化综合调查船的技术水平。这些科考船模型共同见证了我国科研考察船领域的持续发展历程。
破冰船标志技术突破
“雪龙”号作为我国第三代破冰船,其破冰能力卓越,并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装备。与之相比,“雪龙2”号在技术方面更为先进,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新型破冰船。该船破冰能力显著增强,并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破冰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些破冰船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保障了科研团队的安全出行,而且为深入极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文望远镜成果非凡
我国第二代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作为南极地区口径最大的望远镜,已顺利进入观测阶段。该望远镜不仅成功捕捉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信号,还发现了众多系外行星。这些显著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南极天文观测领域的卓越成就,同时也突显了南极在观测领域的独特重要性,为我国在天文学研究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显著地位。
本次展览将展示南极及北极多个地点的沙盘模型,并设有沉浸式体验区。观众将有机会从科考队员的视角感受多样的极地风光。观感强烈,期待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诚挚邀请广大朋友关注并亲临现场。此外,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看法,为文章点赞和转发,以便更多人了解本次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