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科技创新:打造强磁场,澎湃动力源  第1张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滨州市在这一发展浪潮中表现突出,引人关注。该市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正坚定地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

滨州全力打造“双型”城市

滨州近年来不断推进产教融合与实业创新相结合的“双型”城市建设。这一战略举措反映了滨州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所制定的精确发展策略。滨州努力构建顶级科创平台,为创新活动提供了稳固的硬件支持;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顶尖科创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智慧资源;此外,滨州致力于打造优越的科创生态环境,全方位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目前,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11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稳居山东省首位,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了滨州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滨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已达到65.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首位。这一成绩反映出滨州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创新研究,他们如同积极分子,共同朝着同一目标汇聚力量,共同构筑了一股强大的科技创新“强磁场”,为滨州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源”。

滨州构建“全域科创”格局

滨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该市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技委员会,此举极大地便利了滨州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并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滨州秉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主动、人才主力、市场主导”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这五大要素如同五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滨州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

滨州通过强化“研发”与“转化”两大核心环节,成功打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全域科创”格局。这种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滨州营造了一个高效匹配且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正如耕耘肥沃的土地,滨州细致地播种、浇灌、呵护科技创新的种子,使其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企业成为滨州创新主角

滨州充分认识到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并着力强化其创新主体的作用,促使企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角”和“中坚力量”。这一理念促使企业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成果在滨州迅速实现转化,同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举有效激发了创新发展的活力,使得滨州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宛如春风拂过,原本宁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波纹。

全市现有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755家,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1789家。在涉及53项“冠军产品”的56家企业中,科技企业占据了80%的比例。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了16.7%,这一增幅在全省范围内位居首位。面对这些数据,您是否认同企业主导创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滨州搭平台促科创能级跃升

滨州致力于探索产业与科技的交汇点,坚持不懈地搭建平台、强化功能,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滨州已拥有省级及以上高等级科技创新平台共计424家,这一数据彰显了滨州在科创平台建设领域的显著成就。此外,滨州还成功获批了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和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两家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国家级研发平台的零突破。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魏桥国科研究院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渤海公共实训基地成功入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基地。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等成就,共同推动了滨州“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创布局逐步完善。这些平台为滨州吸引了众多创新资源,助力滨州在科技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滨州企业发展朝气蓬勃

滨州企业凭借创新驱动,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在全市范围内,已有16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42家企业营收达到五十亿元,而营收超过十亿元的企业更是高达153家。这些企业如同田野中茁壮成长的树木,展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强劲发展势头。这一现象为滨州的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动力,预示着滨州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滨州紧握科技创新钥匙

滨州,一座追求卓越品质、不断向新迈进的城市,正紧紧把握科技创新这把开启新质生产力大门的“金钥匙”。这座城市正精心描绘从“星火燎原”到“星光璀璨”的创新愿景,展望未来,滨州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为加速打造高品质滨州注入强大动力。这样的发展模式,无疑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欢迎各位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