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显得尤为关键。杭州市的七家市级部门联合行动,整合资源,创建了“E启护苗”网络公益讲师团联盟。这一举措亮点纷呈,讲师团成员构成多元化,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无疑将有效促进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讲师团的组建特色
杭州市的网信、公安、法院、检察院、教育等多个部门均踊跃参与了讲师团联盟的构建工作。这一涵盖多领域的团队,致力于全面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例如,公安部门在网络安全防护领域具有专业优势,而法院与检察院在网络司法保护领域享有权威地位。这种多部门协作的模式,标志着一种全面网络保护体系的逐步形成。这些部门共同合作,旨在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已深入到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联合行动显得尤为必要。
精品课程的内容亮点
讲师团队为青少年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优质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杭州互联网法院青少年网络观课堂讲师赖粤旭通过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阐述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的重要性。此外,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冯炜涛老师也开设了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密码管理等实用技能。这些课程紧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网络环境,涵盖了从司法到生活细节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务实教育理念,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并解决他们在网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
讲师们的教学手法颇具灵活性。例如,杭州市公安局“网警青团”的李懿攀讲师,通过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阐述网络谣言的辨识方法。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提问活跃。杭州市法院宣讲团的施梦依、黄讲师在授课时,学生们积极发问。这一现象显示出,这种教学方式与孩子们的学习心理相契合。学生们并非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求,这种互动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习成效至关重要,也是网络安全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课堂的积极反馈
课堂上,学生们对课程反馈十分踊跃。众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问题。以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萧西学校)为例,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不仅表达了对网络安全课程的喜爱,还计划回家向祖父母传授所学知识。同时,旁听的家长也表示收获颇丰。这些情况表明,该课程不仅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有益,家长同样能从中获益,侧面反映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接受度高。
未来的展望
杭州市将持续有序地推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的进展。讲师团联盟的成员们将持续贡献力量。展望未来,课程内容有望融入更多与时俱进、实用的网络知识。此外,这些网络公益讲师团有望扩大其影响力,比如扩展至更多学校和社区。面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同样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和深化。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讲师团未来能否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网络安全课程?欢迎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