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一项单调而繁重的工作,然而在槐荫区,一位名叫钟楠楠的环卫工却让这份职责焕发出不同的光彩。钟楠楠曾是一名石头画家,一年之后,她将创作之地从石头转移到了道路之上,这一转变既新颖又充满趣味,足以吸引公众的目光。
钟楠楠的道路“作画”
钟楠楠正操控着一辆小型机扫车在腊山河西路上进行作业。她的操作方式别具一格,两侧的边刷迅速旋转,喷雾装置亦持续工作,所经之地无不焕然一新。与传统环卫作业相较,她驾驶的机扫车在清扫过程中,仿佛在道路上进行艺术创作,沿途的尘埃与落叶被清除后,留下的水迹犹如一幅独特的画作,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不仅是一份普通的清洁任务,更是一场融合艺术气息的实践活动,为道路带来了别致的视觉体验。
现代环卫工作模式展现了创新特点。过去粗放型清扫方式正逐步被精细化作业所替代。在此过程中,钟楠楠发挥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技能比武展身手
10月14日,济南市城管局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三十届环卫工人节技能比武竞赛。在这场竞赛中,钟楠楠凭借其精湛的驾驶技能和卓越的作业水平,成功摘得小型机扫车项目的桂冠。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她对环卫工作的深厚热爱与不懈努力。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她持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个人操作技能。
她的成就彰显了环卫行业对专业技能的看重。环卫工作并非如公众所想那般缺乏技术性。在机械化作业广泛应用的当下,环卫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机械,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环卫工作新认知
钟楠楠指出,在从事环卫工作之前,她曾误以为这项工作仅限于使用扫帚进行清扫。然而,四年的从业经历让她对环卫工作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她所驾驶的“第二代”小型机扫车拥有多项功能,包括路面清扫、降尘、垃圾回收与运输等,更增添了扫雪功能,驾驶性能也得到了升级。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环卫工作的进步在这一变化中得到了体现。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环卫工作的转型,从以人工操作为主逐渐演变为机械化与智能化相结合。这一转变不仅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城市清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小蚂蚱”发挥大作用
钟楠楠所属的保洁队伍配备了15辆小型机扫车,这些车辆被亲切地比喻为“小蚂蚱”。这些“小蚂蚱”承担着辅道的精细保洁任务。虽然它们体积小巧,形态可爱,但在保洁工作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槐荫区城管局,总计拥有217辆不同类型的大型机械化保洁车辆。这些车辆种类繁多,涵盖了洒水车、洗扫车等多种功能。
槐荫区环卫工作受益于这支庞大的机械化保洁车辆队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得益于这些车辆,槐荫区得以对324条道路实施高标准机械保洁,保洁覆盖面积高达782万平方米。
精细化保洁模式
槐荫区城管局引入了道路一体化综合保洁模式,其中车行道实施了“冲刷、洒水、清洗、吸尘、清扫”的联合作业流程,而人行道辅道则采取了“人工与机械结合”的保洁方法。此举旨在确保城市保洁工作的精细化和深度,从而提升保洁质量和效果。
环卫队伍的专业操作与不懈努力是这一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这支由2000余人组成的队伍各负其责,坚守在一线岗位,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城市的清洁与整洁提供了坚实保障。
环卫工作助力槐荫发展
槐荫区于去年采购了9台新能源洗扫车以及3台新能源洒水车。新能源车辆的加入,无疑为环卫工作者增添了助力,犹如新增的“神兵利器”。借助这些新设备与环卫队伍精湛的操作技术,槐荫区的环境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槐荫区将持续致力于城市品质的优化,强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旨在为居民营造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环卫工作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城市的美丽与整洁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更是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各位读者,您所在的城市实施了哪些环卫创新措施?期待您的点赞、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