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峄城区举办了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新闻发布会。这一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涉及当地工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
政策实施背景
峄城区工业发展正遭遇资源与效益的双重考量。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单纯追求规模的工业发展模式已显不适。自2020年起,峄城区开始推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这一阶段标志着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峄城区工信局肩负起这一重任,主导着改革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执行。改革遵循目标导向、问题解决、过程监管、结果评估的原则,旨在提升企业的亩产效益。
在此情境下,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土地资源稀缺,当地工业企业需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与效益,方能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生存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一转变,对提升整个地区的工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法中的一个引领
峄城区致力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引领。在改革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措施。所谓高起点规划,是指与地区发展的整体布局紧密结合。这如同推动一个庞大的齿轮,每个部分都紧密相扣。高质量效益的蓝图描绘,促进了闭环式的协同发展,这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协同规划。同时,实施规范化的评估和全面覆盖的监测,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起点规划确保战略方向的准确性,制定蓝图则为战术实施提供指导,规范化的评估则能直观展示工作成果。以2021年的数据为证,一些企业在经过规范化评估后,主动调整了发展路径,其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两条主线之正向激励
推动正向激励机制的实施是政策的核心策略之一。以A类企业为例,它们能够享受到优厚的政策待遇。这些卓越企业在土地使用上享有优先权,确保了它们的稳定发展。在2020至2022年期间,A类企业的土地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在信贷支持方面,A类企业亦受到特别关注,成为信贷担保的重点对象,其信贷比例也相对较高。
这种布局有助于增强A类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A类企业得以调动更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生产规模的扩张。同时,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亦会朝着这一目标奋进,进而推动区域内所有企业竞争环境的正向发展。
两条主线之反向倒逼
反向倒逼机制亦包含于工作方法之中。针对D类工业企业,实施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比如,实施了差异化的电价、水价和气价政策。以电价为例,D类企业相较于A类企业,每度电需额外支付一定费用,这一数据在当地电业局的统计记录中是清晰可查的。在信贷领域,D类企业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
此类逆向政策迫使D级企业,乃至C级企业,不得不朝着更优的方向进步。若企业不愿承受高昂的能源费用或缺乏充分的信贷支持,它们便需寻求途径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并主动寻求向更高等级迈进。
聚焦AB类企业的培育
峄城区对A类和B类企业实施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推行“蹲苗扶壮”计划,提供多项服务以促进企业成长。2022年,针对这两类企业的政策宣讲会举办了超过10次,而专员服务及帮扶企业的活动也在持续深化中。
专项活动激发了企业增加研发资金的积极性。A、B类企业得以拥有更充裕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创新和产业链的构建。例如,某些B类企业在接受扶持后,研发出的新产品销售额已占企业总销售额的30%,展现出成为优质企业的潜力。
探索发展新模式
研究“定期问诊+绿色改造+升级示范”等新型模式。根据企业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技术推广策略。比如,针对C类和D类企业,推广节能等技术。据数据统计,在2021至2022年间,采用节能技术的C类企业,其能耗平均下降了约15%。
“一企一策”模式同样至关重要。根据企业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战略。实施“背对背”评估,以更精确地服务于企业。此举有助于提升“强工兴产、工信先行”服务品牌的知名度。该品牌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强,对峄城区工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各位读者,您们如何看待峄城区所实施的这些改革举措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期待您们踊跃参与讨论,积极留言,并给予文章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