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墨江县在大棚蔬菜特色种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引人瞩目。这一成果展现了资源优势如何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成为推动乡村特色农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亮点。
墨江资源优势助力蔬菜产业
墨江县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墨江县得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大棚蔬菜种植。在这一点上,墨江县展现了卓越的前瞻性,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推动本地产业。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长期探索和精准判断,政府的支持与干预不可或缺。这些特色产业植根于本土资源,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发展模式对众多资源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墨江县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建立起规模可观的温室蔬菜种植产业。这一产业从最初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种植,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以墨江润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为例,其规模扩张尤为显著。这种规模效应带来了诸多益处,不仅能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还能增强品牌知名度。集中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有利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布竜村种植基地的丰收景象
位于新安镇布竜村的墨江润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步入此地,可见黄瓜一垄垄茂盛生长,其宽大的嫩绿叶片下,黄瓜色泽鲜亮、饱满。黄瓜丛生,此景令人联想到村民们的丰收喜悦。该基地之所以充满活力,得益于其严格的种植管理技术。从播种到灌溉,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均由专业人员细致监管。
在农业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碌不息,有人细心采摘新鲜的黄瓜,有人将采摘的黄瓜整齐地装箱,另一些人则负责将装满黄瓜的箱子搬运至指定位置。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不仅是因为眼前的丰收景象,更是对辛勤付出后收获的满足。这样的繁忙与欢乐的劳动场景,在墨江县众多农业基地中屡见不鲜,生动地反映了农忙季节的丰盈与富足。
村民务工实现收入提升
李琼芬,通关镇回龙村的村民,在基地从事黄瓜的采摘、包装及管理工作。该基地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待遇,包括食宿,且每日工资可达110元。这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稳定且可靠的收入渠道,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准。众多村民纷纷选择这样的务工机会。农忙时节,周边村民络绎不绝地前往基地,凭借辛勤劳动换取收入。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农村劳动力,还让农民有更多机会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在墨江县这一更广阔的视角下,众多村民因该产业发展模式而获益。他们在大棚蔬菜种植这一产业平台上,实现了额外收入的赚取。这些收入可用于子女教育、家庭改善等。此举间接促进了墨江县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
公司带动产业与就业效益显著
2022年3月,新安镇成功引入墨江润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当地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共建设了245个温室大棚。在农忙季节,该公司最多可容纳25名工人进行劳作。该公司犹如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当地就业增长,不仅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吸引了部分外村村民前来求职。此外,该公司在丰富民众“菜篮子”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白云兵,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基地黄瓜种植面积已达105亩,产量颇丰。日产量约为10吨,交易额逾2万元。此外,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并采用订单式营销策略。这一模式确保了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产品可顺利运往昆明、成都、思茅等地。该商业模式有效消除了农民的销路忧虑,保障了他们的收入稳定预期。
墨江县蔬菜产业的整体规模与展望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墨江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7.56万亩,总产量达到9.76万吨,产值高达2.394亿元。这些具体数据充分展示了墨江县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成效。展望未来,2024年墨江县计划重点发展辣椒、荷兰豆、姜、白菜、青菜、四季豆、黄瓜等蔬菜种植。预计种植面积将增至7.65万亩,产量目标设定为9.95万吨,产值预期可达2.461亿元。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证明了墨江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关部门对这一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这些政策为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墨江县的蔬菜产业有望实现新的飞跃。这一进展不仅关系到墨江县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读者朋友们,请问您认为贵地的经济发展能否参考墨江县的模式?期待您的评论与反馈。同时,若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