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正不断走向融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济南市为深化与欧洲企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诸多努力。这一举措无疑成为了一个充满机遇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亮点事件。
合作区交流活动开展
10月23日,正值2024年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大会以及中欧(济南)绿色低碳经济合作大会召开之时,济南高新区临空经济区成功举办了“欧洲企业走进合作区”活动。活动场地设于济南东北部。在当日上午举行的合作交流会上,欧洲企业全面了解了合作区的发展状况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企业来自多个行业,它们的参与将有助于促进欧洲与该合作区在经济及其他领域的深入交流。此次活动为双方合作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平台,具有重大的交流意义。
参会企业众多,合作区工作人员细致筹备。此次活动不仅呈现了合作区的当前状况,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详细介绍了众多投资合作机遇。众多欧洲企业踊跃参与,期望在活动中觅得合作良机。
合作区发展现状
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自创立之初便从无到有。七年时光见证其深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实现了从乡村到产业新城的蜕变。区域内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以及临空指向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吸引了众多全球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如德国的博世、福士、大陆、汉格斯特等。这种发展势头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该区域同时拥有众多国家级平台的助力,包括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这些平台共同为合作区内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政策支持,不仅使企业在此发展更加便捷,还从多个角度确保了企业发展的保障。
合作区的科技与人才合作
合作区在科技与人才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区与德国著名机构展开了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成功扎根。同时,成功构建了首批国家级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这一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充裕的技术人才储备,有效缓解了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顾虑。
企业普遍认为,此类科技与人才政策极具吸引力。众多企业透露,正是得益于该人才培养机制及科技合作潜力,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区进行发展。这一特点也使得合作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其成功的关键要素。
德国工业园规划建设
德国工业园位于合作区,规划占地约14平方公里。该园区定位明确,聚焦于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行业,积极进行招商引资。该规划目标是为德国(欧洲)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途径,以融入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德国工业园已成为合作区的一个显著特色区域。
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强,导致众多项目展现出勃勃生机。此举不仅促进了合作区内产业的循环升级,同时也为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国际公共配套服务完善
合作区内,德国风格的工业园区、商务集聚区与绿色住宅区相互映衬。公共配套设施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营造宛如海外的高品质环境。此处正逐步形成一个完善、适应国际企业需求的生态环境体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设立分支机构。这样的环境不仅为当地工作者提供了诸多生活上的便利,而且有助于外地员工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从而提升了合作区的整体吸引力。
合作区的长远意义
济南举办的企业合作区活动,标志着该市在拓宽开放领域、打造高水平开放经济体系方面采取的切实行动。此举亦彰显了中欧(德国)间深化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意愿。合作区长期致力于营造高标准的商业环境,通过优越的产业氛围吸引企业入驻。其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并持续优化类似海外的高品质环境。
关于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未来的走向,您有何期待?期待各位读者能够点赞、转发,并踊跃发表评论,共同聚焦这一合作区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