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公布了对15款主流家用净饮机的评测结果。结果显示,其中一款产品未能满足标准要求。这一发现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净饮机与家庭健康饮水紧密相连,任何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测试背景与净饮机机型
净饮机已成为众多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电。在市场上,净饮机主要分为台式和厨下两种类型。它们的过滤技术涵盖了活性炭、超滤和反渗透等多种方式。不同型号的净饮机在价格、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各有千秋,这些因素是消费者在选购时需重点关注的。净饮机的多样化正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体现。面对众多品牌和型号,一般消费者在挑选合适的净饮机时面临挑战。因此,本次测评显得尤为关键。本次测评的结果将如何影响市场和消费者,值得我们期待。
净化过滤核心问题
净饮机以其净化过滤功能为显著特点,这一特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然而,本次评测结果显示,两款活性炭净饮机和一款超滤净饮机的三氯甲烷初始净化效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一发现揭示了这两款产品在净化性能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消费者选购净饮机时,净化效果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因素。这些未达标的产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厂家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采取哪些改进措施?市场监管机构能否确保后续产品不会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即热性能测试之出水时间
净饮机广告中频繁出现“快速加热”、“温度调节灵活”、“多级温度可选”等字眼。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针对即热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了出水时间等关键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5款净饮机从启动至水温达到90℃所需时间跨度从4秒至38秒不等。机型间的差异是导致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九阳和A.O.史密斯-佳尼特的预加热模式机型为例,其带水箱的型号启动至水温达到90℃所需时间最短。不同机型的出水时间差异明显,这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宣传过程中,厂家是否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不同机型的出水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一事实?
待机状态下的热水出水时间
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用户倾向于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取水。为此,消保委对这一特定使用场景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15款净饮机普遍具备即热出水功能。这一发现从侧面体现了这些净饮机在实际操作中的便捷性。然而,也发现了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一款净饮机因设计缺陷,在热水被取走时,水箱会自动注入冷水,导致连续取水30秒后水温明显降低。这种异常情况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消费者对水温不稳定性的容忍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出水量相关情况
台式净饮机在出水量方面普遍存在水量偏小的问题。测试结果显示,10款产品的出水量在每小时19.0升至24.0升之间。通常情况下,单次最大取水量不超过0.5升,适合日常泡茶等饮用需求。具体来看,小米和352品牌的即热模式净饮机能连续提供热水约5分钟,但出水速度较慢。相比之下,九阳和A.O.史密斯-佳尼特的产品在综合性能上更为突出,热水出水量大,且连续出水时间更长。出水量不同,适用的场景也有所区别。消费者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但关于净饮机的出水量是否应设定统一标准以衡量性能优劣,这仍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使用成本及滤芯情况
就成本角度分析,活性炭价格相对低廉,紧随其后的是超滤技术,而反渗透技术的成本则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活性炭滤芯的更换周期较短,通常每月需更换一次,而反渗透滤芯的使用寿命则可超过一年。这一成本因素是消费者在选购时不得不重视的关键考量。对于长期使用净水器的家庭来说,不同产品的使用成本和滤芯更换周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家能否在未来推出既经济又性能卓越的优质产品?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分享看法,点赞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