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济开发区的景象正逐步展现出宁静的田园水乡特色。梁家桥村的白墙黛瓦与潺潺流水形成鲜明对照,空中水鸟翩翩起舞,为这幅画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小微水体整治带来的这一美景,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
梁家桥村的治水成果
梁家桥村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荷花塘东北部新建了亲水平台,荷塘间增设了凉亭,河岸旁开辟了景观步道。同时,铺设了由嵌草鹅卵石和仿古石板组成的乡间小径。这些措施使得村民能够舒适地欣赏水景。此外,村庄增设了截污系统,确保污水进入管网,有效减少了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这些投入使得村庄水质变得更加清澈,景观也更加迷人。
梁家桥村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景观上,人居环境的优化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环保观念。昔日,水塘的清淤主要依赖外部力量的推动;而今,村民们已主动投身于水环境保护的工作中。这一变化对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小微水体不容忽视
小微水体虽小,与宽阔的河流和湖泊相比,其微小的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同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常被忽视。然而,尽管体积微小,它们在地表水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小微水体遭受污染或破坏,将对整个地表水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在常州经开区,小微水体的数量众多,其健康状况直接关联到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以往,由于关注度较低,这些小型水体常遭受垃圾堆积、污水直接排放等问题,导致水体变黑发臭。同时,岸边违规建筑和杂乱堆放现象也屡见不鲜。然而,如今,对小微水体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已成为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芳渚社区的整治行动
自2021年始,芳渚社区对三处小微水体开展了整治工程。社区加大了资金投入,并指定书记担任河长。同时,社区在河塘周边增设了河长公示牌,牌上详尽地标示了小微水体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河长的职责等关键信息。这些措施有效明确了治理责任的分配,并为操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经过整治,李家塘河塘、观墩村塘及观墩村北河塘的水质指标显著提升,已达到Ⅳ类标准。实现了“四无”目标,同时成功打造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社区居民对整治成效的满意度高达100%,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整治措施的实际效果。
潞城街道的治水措施
孙燕是潞城街道镇北河的河长,她每天都会花费半小时对河道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她负责记录、反馈和处理各类问题。通过“智慧水利”平台,他们能够实时监控河道排水和水环境状况。镇北河与韩区河相接,承担着防洪和治涝的关键职责。
镇北河水位一旦触及特定阈值,韩区排涝站便会自动启动。此举是为了确保镇北河的生态水位维持在3.6米以下。该措施不仅有利于保障镇北河的畅通,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周边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经开区总体成果
常州经开区通过实施河长制,大力推动小微水体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了43条幸福河湖,包括1条省级幸福河湖和11条市级示范幸福河湖,同时建设了8个优秀小微水体片区。这些举措使得广大民众得以享受到清澈的河水、绿色的河岸以及优美的景观。
依据最新数据,经开区不断加大了对水环境整治项目的资金投入。这一举措已显著提升了治理成效,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也随之持续优化。
未来的期望
尽管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该领域仍存在广阔的改进余地。特别是,如何确保现有治理成果的长期稳定性?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微水体的水质?这些问题亟待多方协作,不断推进解决方案的落实。
读者朋友们,关于目前水环境治理成效的稳固,您认为实施的首要策略为何?我们衷心期待您积极提出看法、交流资讯,并给予支持,以此推动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