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位于南苏州路186号苏州河南岸亲水平台区的“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准时开幕。自上午10点起,数百名读者陆续进场,他们在秋风的吹拂下尽情享受着淘书的乐趣。恰逢市集成立一周年的庆祝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亮点。
活动场地设施
浙江路桥苏州河畔,主办方精心搭建了长达百米的帐篷长廊。这一设施为寻书者提供了避风避雨的场所。秋风凛冽,这样的设计显得尤为贴心,让读者得以在较为舒适的条件下挑选心仪的书籍。无论是年长的书迷还是年轻的上班族,都能在帐篷的掩护下,尽情徜徉于书海之中。此举充分展现了主办方的周到考虑,为整个旧书市集增添了温馨的氛围。场地临近河畔,风光旖旎,既满足了淘书者的精神追求,又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愉悦。
市集图书种类丰富,今年尤胜往昔。古旧书刊品种近三万,包括珍稀的“宝藏书”、绝版书籍、名人签名本等。特价书籍逾两千种,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社会科学、历史、美术、儿童绘本、汉译世界名著以及连环画等多个领域。与去年相比,品种显著增加,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能找到心仪的古籍,漫画爱好者也能找到心仪的连环画。
老年读者热情高
在上午时段,老年人成为市集的主要参与者。其中,70岁的周先生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他乘坐两小时的公交车从金山区赶来,花费两个小时挑选书籍。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仅用150元,他就买下了20本书,并且还获得了“飞影阁画报帆布袋”。在购买书籍后,他还会在出口集章点打卡,并细心地在每本书的扉页上盖章。老年读者们倾向于在旧版和经典书籍中寻找阅读乐趣,小说、杂文等各类书籍都在他们的阅读范围内。对于他们来说,5元至10元的价格非常合适。偶尔,他们还能幸运地买到签名版书籍。当有老人买到老舍著作的签名本时,会显得格外兴奋,周围的其他老人也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聚集在一起交流,使得整个淘书氛围更加浓厚。
市集一隅,数位长者聚首,他们正翻阅着新得的旧籍,同时分享书中的故事。另一群长者正相互推荐那些经典书籍的版本。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个旧书市集增添了独特的温馨氛围。浓厚的以书交友的氛围,不仅体现了老人们对书籍的热爱,也彰显了书籍作为交流工具的吸引力。
午后顾客群转变
中午时分,老年群体陆续离场。随后,市集里出现了众多白领的身影。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在此寻求放松。外滩周边众多写字楼,年轻人在繁忙之余,投身于书籍的海洋,既缓解压力,又丰富知识。此外,途经外滩的游客也被吸引至此。在此地,偶尔还能见到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加入热闹。一位白领表示,这个市集颇为有趣,在繁华都市中,拥有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实属难得。一对游客夫妇带着孩子也加入了市集,孩子被少儿绘本深深吸引。不同人群的加入,使得市集更加多元和生动。
游客原本是为了观赏外滩的景色而来,却在这个市集偶遇,惊喜地发现了一直寻觅的旧版旅行指南。与此同时,一对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也在市集里挑选书籍,新娘认为在婚礼纪念日到来之际,来此市集寻一本书是一种充满浪漫意义的举动。众多不同背景的人士参与其中,从侧面展示了这个旧书市集的广泛魅力,它吸引了各个群体的关注。
市集的多元形式
自去年九月起,“淘书乐”旧书市集已举办多场活动。该市集充分利用了上海图书公司丰富的古旧书刊资源,成功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市集。在这里,除了传统的淘书活动,还涵盖了书籍收购、展览、文化创意产品销售、讲座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例如,文创区售卖以书籍为主题的精致小商品。而在展览区,观众可以欣赏到古旧书的精美版本。这种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热衷于购买和阅读书籍的读者,还是寻求文化互动体验的访客。
讲座区内,专家们深入剖析古旧书籍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知识追求者前来聆听。在互动体验区,设有多种关于书籍制作的小型活动,例如手工装订简易书册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市民有机会寻找到心仪的书籍,而且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书籍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多角度地激发城市阅读文化的潜能。
市集持续时间
此次市集的举办时间跨度较大。活动自今日起,直至10月27日结束,每日上午10时至晚上8时均对外开放。市民无需预约即可自由入场。这样的安排为市民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无论是工作日的下班时段还是周末的休闲时光。这种延续时间长、准入宽松的开放模式,为书迷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市集、享受寻宝乐趣的机会。对于上班族而言,下班后无需预约即可轻松前往,欣赏或购买心仪的书籍,实为一大享受。
关于旧书市集的举办频率,您认为多久举行一次才能更好地迎合公众需求?敬请点赞、转发本文,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