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近期取得了显著进展。生态围堰已实现约4.3公里的封闭,围合区域的水域面积达到了65万平方米。C1区域的吹填工作即将完成,覆盖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鸬鹚滩的轮廓逐渐显现。该工程受到广泛关注,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程规模巨大
该规划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鸟类栖息地,其中水域面积约为63万平方米,陆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施工区域覆盖了6.9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北起后溪水闸,南至集杏海堤,西至D岛,东至水晶湖郡。如此庞大的规模彰显了工程的宏伟抱负,其推进依赖于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目前,C2、C3段约48万平方米的水域正在进行吹填作业。这一进展显示工程正稳步推进,未来的变化令人期待。
吹填方式独特
在杏林湾,多条长达两公里的管道横跨水面,由绞吸船尾部携带,专门用于输送淤泥。借助这一技术,杏林湾的清淤疏浚工程已圆满完成,累计处理淤泥量高达313.3万立方米。淤泥沉淀后,经过处理和压制,形成了泥饼,这些泥饼被用于构建栖息地和体育岛的提升工程,有效解决了运输和处理的难题。该吹填方法既巧妙又环保,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发展。过滤净化后的余水被重新注入杏林湾,既补充了水体,又提升了水质。
软基处理工序
真空预压处理技术已被应用于回填软基处理,同时,两台桩基设备正在进行真空预压密封墙的施工。这一施工环节对工程至关重要。地基的加固是实施绿色植被种植的先决条件。接下来,计划在浅水滩区种植沉水及挺水植物,以构建水下生态森林。此举旨在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形成多样化的湿生植物群落。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工程对生态关系构建的高度重视。
施工中的生态保护
在施工期间,对鸟类可能受到的冲击进行了详尽的评估。进入8月,白额燕鸥开始在临时围堰上筑巢,施工方随即启动了保护措施,暂停施工,直到鸟类完成迁徙。随着吹填区域的持续扩大,前来筑巢的鸟类数量也在稳步上升。这一现象表明,施工活动与生态保护可以和谐共存。施工方的做法值得肯定,他们没有因急于推进工程而忽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工程后续计划
工程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届时将对湖底淤泥进行原地强化修复处理。至年底,杏林湾的除磷技术和沸石覆盖材料评估试验将圆满完成。这些有序的安排显示了工程正按照预定计划稳步前行,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预计这些措施将显著改善杏林湾的生态环境质量。
总结与期待
杏林湾的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展良好,成效已初步显现。该工程在规模、吹填技术、软基处理以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工程将如何将杏林湾的生态环境提升至新的高度?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我们热切期待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分享您的观点并点赞讨论。随着后续计划的稳步实施,我们对杏林湾未来成为生态宜居之地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