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临江大道近 300 棵大树被亮化景观灯抱箍锁喉  第1张

武昌区临江大道周边的树木不幸被景观灯紧箍,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市民对于树木的遭遇表达了深深的痛惜之情。在这起事件中,树木生长与景观灯抱箍之间的矛盾问题显得尤为尖锐。

景观灯抱箍现状

在武昌区临江大道上,一幅独特的画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从中华路路口至新河后街路口,长达4公里的道路两侧,约300棵大树上均安装了亮化景观灯。这些树木位于临江大道与武昌江滩堤顶观景台之间的土坡上。金属抱箍将景观灯紧紧固定在树干上,其中部分抱箍已深入枝干,最深的可达5厘米,有的甚至被树皮所覆盖。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抱箍与枝干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当前形势令人担忧。树木长期受到压迫,遭受了严重伤害。景观灯的固定环宛如紧箍,严密地封锁了树木的生长空间,解脱的希望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树木生长受阻

董立坤,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提出树木养分主要通过树皮输送。不过,当树木被抱箍固定后,随着枝干的不断加粗,抱箍会妨碍树皮的营养输送。目前,大约有300棵大树正遭遇此类风险,它们的枝干在抱箍束缚下变得紧绷,并在两侧形成了树瘤。这一现象反映出,这些树木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干扰。

自2019年景观灯亮化工程实施至今,已过去了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树木不断生长,体积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固定树木的抱箍却未随树木的生长同步调整。由于生长空间受到限制,这些大树似乎被束缚住了生机。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部分枝干可能会因营养供应不足而逐渐枯萎。

以往调整情况

临江大道附近商家指出,2022年春节期间,他目击了工作人员对景观灯的抱箍进行了调整,调整范围仅限于部分枝干。记者现场调查发现,确实有部分枝干出现了调整的迹象,比如金属固定圈的位置有所变动。然而,调整前留下的环形痕迹依旧十分清晰可见。

在过去五年间,树木养护仅经历了一次调整,且仅限于部分枝干。这一情况首先暴露出树木养护领域存在严重疏忽。无论是负责代为养护的区城管局,抑或是负责景观亮化工程建设的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均未充分承担起树木保护的责任。

各方责任与回应

武汉市城管局仅承担代为养护的角色,而具体建设职责则由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在17日,记者对武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专访,该公司员工透露,他们打算将关于定期为树木松绑和去除抱箍的措施上报给公司领导层,以供研究和处理。随后,在18日,武汉市园林局明确指出,尽管城市亮化项目由城管部门推动,但园林局将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城管等共同协作,共同协调处理树木松绑的相关问题。

相关部门已启动对该问题的关注,但问题能否得到快速且有效的解决尚属未知。同时,不同部门之间协作的顺畅性也引发了一定的疑虑。

外地城市的规范

外地城市已出台相关规定,旨在对树木上安装亮化景观灯的行为进行规范。规定明确指出,树木上安装灯具及缠绕式照明不应成为常规的植物景观照明手段。对于临时安装的灯具,必须加强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在外露缠绕树干处安装仿生装饰护套管。此外,还特别强调,不应在古树等珍稀名木附近进行近距离照明。

武昌区临江大道上的树木出现勒痕,这一现象与外地城市的规范管理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本地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为此,当地相关部门迫切需要主动借鉴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力求迅速提升本地管理水平。

树木的未来命运

目前,尽管相关各方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临江大道上约三百棵大树的未来仍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树木能否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枝干能否恢复活力,这一切都取决于后续措施的实际效果。园林、城管以及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是否能够紧密合作,为这些树木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大树在多年的束缚之苦中挣扎,仿佛受伤的巨人般渴望得到援助。读者朋友们,您认为相关部门能否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期待您的观点参与讨论,并诚挚邀请您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