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吃菌中毒!夫妻二人相互搀扶就医,这究竟咋回事?  第1张

夫妻吃菌子中毒入院,食用菌子安全引关注

中毒缘由

5月24日,位于昆明的余女士向记者透露信息,提及她和丈夫韩先生于5月20日在昆明宏海农贸市场选购了一种名为见手青的牛肝菌。在购买过程中,菌类品种众多,卖家告知其为牛肝菌。切割后,部分菌体呈现蓝色,部分呈现出淡淡的墨绿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乳白色。当天中午,他们将牛肝菌炒制后食用,却未曾料到这一行为为中毒埋下了隐患。

余女士表示,她觉得自己炒菜的时间较长,然而在查阅评论后才发现水分并未完全炒干。此外,医生还强调指出,如果手青处理不当,食用后很容易引发中毒或产生幻觉。

症状初显

5月20日午后,一系列不适接连发生。大约在下午2点30分,韩先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出现虚汗,紧接着在3点30分左右,他遭遇了胃痛,身体的前胸、后背以及额头布满了汗水。随后的两个小时里,他经历了7次呕吐。与此同时,余女士也未能幸免,她同样出现了呕吐、冒虚汗、腹部疼痛以及腹泻等症状。

他们可能未曾预料到情况的严重性,原本以为稍作休息便能有所缓解,但紧接着病情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了驾驶能力,不得不互相搀扶着前往医院。

艰难就医

余女士夫妇在出现中毒症状后,于当天下午5点左右计划前往云大医院。然而,他们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以至于连驾驶车辆的力量都丧失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互相扶持,艰难地走到医院大门口,寻求出租车前往医院。抵达医院后,排队等待就诊时,医生表情严肃地告诉他们,要立即通知家属前来,担心他们很快连缴纳费用的力气都没有,甚至可能随时晕倒。医生的话让这对夫妇意识到,他们的病情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医院内,他们迫切需要援助,每一秒都承受着病痛的煎熬,然而他们只能静候,渴望能够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

520 吃菌中毒!夫妻二人相互搀扶就医,这究竟咋回事?  第2张

治疗过程

在当晚,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为两位患者安排了输液治疗。这一过程既漫长又充满煎熬,直到次日零点三十左右,患者才在亲人的陪伴下结束了输液,返回家中休息。医院内部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从挂号、诊断到安排床位、进行输液,每一步都需要患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完成。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向他们透露,他们成为了该医院在2025年接待的首例因食用蘑菇而中毒的夫妇。这一信息或许让他们内心感到复杂难言。

恢复情况

5月24日,余女士透露,她的身体状况已有所改善,已无显著症状,目前仅食欲尚未完全恢复。相较之下,韩先生的康复过程较为缓慢,20日晚接受输液后呕吐症状得到缓解,但21日全天均感疲惫,伴有腹泻,22日身体状况依旧不佳,直至23日才恢复至正常状态。复查时肌酐数值与中毒当天相比显著降低。从中毒到完全康复,他们大约经历了数日,身体各项机能正逐渐恢复。

从极度不适到逐渐康复,这一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恐怕只有他们内心深处最为明了。

安全提醒

据调查,云南独有的见手青菌类若处理不妥当,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和幻觉。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吴磊医生指出,食用见手青必须确保其完全炒熟,火锅煮制需时约20分钟,而大火炒制则需15至16分钟,确保熟透。这一提醒无疑为喜爱菌类美食的消费者敲响了安全警钟,提醒他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安全意识不可松懈。

菌子上市后,众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并食用。然而,如何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确保个人健康,成为每个人必须考虑的课题。

请问各位,在享用不同种类的野生蘑菇时,您是否实施了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对本文感兴趣,敬请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