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之际,众多市民惊喜地观察到,以往给他们带来烦恼的梧桐絮明显减少。飞絮的减少使得户外休闲活动更加惬意,衣物和车辆也不再被绒毛覆盖。这一变化背后,离不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治理梧桐飞絮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过往困扰
在每年的初夏时节,梧桐树上的飞絮给市民带来了不少烦恼。无论是街头还是巷尾,空中飘散的白色絮状物让晾晒的衣物迅速沾染污渍,而停放的车辆上也覆盖了厚厚的絮毛。当市民在户外活动或休闲时,飞絮进入眼睛和鼻腔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因此出现过敏症状。直到 2024 年之前,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截干尝试
针对这一挑战,2024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针对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采取了梧桐树截干和控絮的措施。工作人员对部分梧桐树进行了截干处理,旨在降低果球数量,进而减少飞絮现象。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效果,部分区域的飞絮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截干处理对树木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且控制飞絮的范围较为有限,并未能够彻底解决根本问题。
专家助力
2025年,县住房城乡建委特别邀请了重庆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克。其中,谭志坚专家亲自莅临现场进行指导,并指导绿化管护人员实施“树干注射赤霉素与叶面喷洒生物洗涤剂”的综合防治措施。专家们深入公园以及街头梧桐树旁,对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及花芽分化阶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创新技术
采用创新的“靶向注射结合生态抑制”技术,对源头和过程实施全方位防控。在梧桐花芽分化的重要阶段,工作人员向树干注入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此抑制果球的形成,从而降低飞絮的生成;而在飞絮开始萌发的时期,则利用可降解的环保洗涤剂对叶片进行雾化喷洒,以此拦截并分解飘散的果毛。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应用,该技术已显示出显著的成效。
全程管理
谭志坚专家建议实施“源头控制、中期干预、后期清理”的全方位周期管理策略。当前,试点区域正在加强果球动态监测以及治理成效的评估工作。工作人员正紧密关注飞絮减少情况及树木健康状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尽记录,以备后续评估和优化之用。
未来展望
若试点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该治理技术预计将在来年春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县住房城乡建委将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不断优化市民的生活环境。展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在梧桐树的绿荫下体验到无絮干扰的美好生活。
您是否在展望,当这项梧桐飞絮治理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普及应用后,我们的居住环境将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