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入汛时间较多年平均提前,提前做好防灾准备至关重要!
入汛提前情况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通知,我国规定的汛期起始日定于3月15日,这一时间点比往年4月1日的平均入汛日期提前了17天。此外,贵州省在5月份已全面进入汛期。汛期的提前到来,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在应对和筹备方面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
汛期的定义
江河湖泊在特定时段内洪水频发,该时段被称为汛期,此时洪涝灾害风险较高。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各有不同,这造成了汛期的长度和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在南方地区,河流汛期通常较早开始,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则相对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
常见灾害性天气
汛期期间,暴雨、台风、高温以及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雷电和冰雹等频繁出现。这些天气现象本身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暴雨可能导致短时间内降雨量激增,台风带来猛烈的风力,高温可能加剧干旱状况。此外,这些灾害性天气还可能触发山洪、泥石流和内涝等次生灾害。
日常防灾避险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外出频率,并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应避免前往山区、峡谷等高风险区域旅游,同时应避免在河流、低洼地带停留。需避开不稳定围墙或年代较久远建筑周边避雨。此外,应避免轻易涉水,并注意路面上的漩涡和喷泉。若汽车在积水处熄火,切勿尝试重启,而应迅速离开车内。
洪水来临时避险
洪水来袭时,请勿尝试游泳求生,应寻找如门板、塑料盆等可浮物品。同时,应避免攀爬电线杆或铁塔,并注意不要在洪水流中步行或驾车。务必远离下水道、立交桥、隧道、地铁、河床及水库等潜在危险地带。若家中进水,应立即远离电器并迅速切断电源。
特殊天气灾害避险
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时,应避免接触电线、金属门窗等可能带电的物品。同时,应远离高层建筑的平台和空旷的棚屋。水上娱乐活动应尽量避免,不要在树下避雨。此外,应关闭门窗,远离阳台。若发生山体滑坡,应迅速离开危岩附近,向两侧撤离,并紧握固定物体或寻找障碍物下避险。撤离后,切勿返回原处。在泥石流发生时,应立即向两侧的山坡快速移动,以绕开地势低洼、道路曲折或土壤肥沃的区域,确保安全撤离。
汛期期间,以下防灾避险知识是必备的,关于汛期预防措施,您是否有更多疑问?请于评论区留言咨询。同时,衷心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并热情地在各大平台上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