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临近之际,普洱景谷成功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在该活动中,参与者在倾斜角度高达18度的“地震斜楼”内进行了逃生训练。究竟,这一别具一格的课程有何特别之处?
特殊课堂降临校园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景谷森林消防队抵达了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第一小学。普洱市地处澜沧-耿马地震带,该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此背景下,此次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显得尤为关键。学生们在校园内经历了一场独特的“天旋地转”体验。校园内有一座倾斜18度的地震斜楼,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地震斜楼初探秘
滇西南地区的首座地震体验设施设在这座倾斜的训练楼内。景谷县森林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康玉刚向师生们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指出这座斜楼能够精确还原地震发生后的建筑形态。楼体的倾斜角度达到了18度,让人在瞬间感受到失去平衡的体验。训练楼内部环境精心模拟了地震后的复杂状况,墙壁倾斜,空间狭窄,学生们在体验过程中直接体会到了地震的强烈冲击。
逃生技能大传授
康玉刚详细解读了“伏地、遮挡、手抓牢”这一应急避险口诀。在讲解过程中,他不仅进行理论阐述,还亲自进行示范,特别指出这一口诀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险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他补充道,在楼体倾斜时,“手扶墙、降重心、单列走”是逃生的关键。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并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期望能够熟练掌握最有效的逃生方法。
亲身体验的震撼
郭纯熙,一名五年级学生,亲自踏入了斜楼,进行了实地体验。体验过后,他坦言尽管出现了头晕和恶心的症状,但已经成功掌握了逃生的正确方法。众多学生也分享了类似的感受,他们在倾斜的楼体中,依靠墙壁缓慢前行,步履蹒跚,平衡感完全丧失。这次真实的体验,让他们对地震的破坏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知识与设备的学习
师生们不仅学会了逃生的方法,而且对震源以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消防员通过细致的讲解,帮助他们形成了对地震的更科学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了液压剪、生命探测仪以及斯蒂尔灭火机等救援工具。同时,教师们普遍认为,这种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为有效。
知识传播的愿景
陈胡,担任景谷县森林消防中队中队长一职,他期望通过孩子们的桥梁作用,将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广泛传播至每个家庭。孩子们肩负着家庭的期待,在学得知识之后,会把它们传授给家人。如此一来,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望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景谷县或许能够利用这次别具一格的课程,在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展现出更加从容不迫的风采。
公众对于学校是否应当增加此类防灾减灾的实际操作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关切,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并且别忘了为本文点个赞以及进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