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水富市的方竹笋进入收获期,成为近期的一大焦点。10.35万亩的方竹笋待收割,两碗镇和太平镇的村民正忙碌其中。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追求财富的渴望。
村民采收忙
2024年10月18日,水富市内采笋活动异常活跃。竹农们身背自制的竹篓,穿梭于竹林之中。他们迅速挑选着鲜嫩的竹笋,熟练地将其折断,收入竹篮。此时此刻,村民们正抓紧宝贵时光,生怕错过这收获的黄金时期。
村民们深知,这秋笋乃大自然的恩赐。其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尤为关键的是,它能使村民们的钱包充实。采收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竹类种植规划
水富市近年来依托其自然资源,着力发展竹产业。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二半山区,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竹、以笋为主、综合开发”的原则,大力种植方竹。而在海拔低于二半山的河谷地带,则以种植硬头黄等材用竹为主。截至目前,全市竹产业覆盖面积已达25.15万亩。这一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地形特点及各类竹子的生长需求。
这种规划体现了科学的布局理念,旨在为各类竹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它既满足了笋用竹对生长条件的特定需求,确保了方竹笋等品种的高产量与优质品质,又为材用竹创造了优越的生长条件,从而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竹农收益可观
肖正才一家已从竹产业中获益。他们种植了超过80亩的方竹,自2024年9月初开始采摘秋笋以来,至今产量已接近1吨。预计收获完成后,总产量将达到2吨。据此估算,其经济收入大约为2万元。在水富,像肖正才一样从竹产业中受益的竹农为数众多。
在收获季节,竹农们辛勤耕作的成果得以显现。市场对方竹笋及竹制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为竹农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展望。他们更乐意投入更多精力种植竹子、采集竹笋。随着技术及经验的持续积累,竹农们的收益预期也将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采笋道建设
水富市正积极推进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强化采笋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1000亩连片竹林配备1公里采笋道的规划,已启动200公里的采笋道建设。截至2024年10月18日,其中95公里的采笋道已全面建成。这些采笋道的建成显著降低了竹笋的采集与运输成本。
建设采笋道旨在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采笋道的存在显著提升了竹农的采笋效率,确保竹笋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运往加工或销售地点。此举亦有助于偏远竹林竹笋的充分采集,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
水富市成功争取到国债资金4004万元,该资金将用于建设82公里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至2024年10月18日,这些道路已投入使用,并在森林防火及竹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竹林防护对森林防火至关重要。首先,有效预防火灾可确保现有竹林免受损害,从而减少竹农的经济损失;其次,这有助于保障竹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竹子与竹笋的持续生产。
品牌基地创建成果
至2024年,水富市在竹产业领域已成功打造1个“绿色食品牌”基地,1个绿色产品基地,以及9个有机产品基地。此举是对该市竹产品质量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为竹产业的持续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建这些基地,有助于增强水富市竹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得益于基地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对生产的竹产品,如方竹笋等,更加信任,更倾向于购买。这一趋势反过来又能促进竹农增加收入,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
关于水富市竹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如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并分享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