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成都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企业供需对接和工业精品展示为核心理念的盛会。该活动由六个城市共同承办,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不仅对成都都市圈内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引发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焦点话题。

会议主旨明确

本次会议聚焦“供需协同、共融发展、共创精品”这一核心主题。在四川省相关办公室的指导下,活动由六个城市的经信部门联合主办。成都成为会议的举办地。如此规模庞大且规格极高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对成都都市圈工业发展布局的高度关注。众多部门和城市踊跃参与,旨在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发展,积极挖掘工业领域的合作机遇和发展潜力。这种跨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是对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有益尝试。

工业精品新名片

成都工业精品认定的第二批企业名单在本次会议上公布,其中91家企业参与,其91个产品均成功入选。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名单已于今年2月对外公布。这些入选产品将作为“成都智造”的新标杆。此举旨在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一些初创的创新型企业通过获得精品认定,市场识别度得到提升,有利于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这一举措对成都企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五届成都都市圈企业供需对接会,签约金额高达 10.84 亿  第1张

签约金额惊人

企业在供需双方的互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相关活动中,共有32家工业精品及龙头企业成功签订了合同,合同总金额高达10.84亿元。这一成绩表明企业间存在相互需求并建立了信任关系。同时,中国五冶集团等6家中央级及行业领先企业发布了价值340亿元的采购计划。这一庞大的采购规模体现了对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并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众多企业得以凭借自身优势参与央企和国企的项目,这一趋势有望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进步与升级。

精品认定的意义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员披露,成都工业精品评选活动已圆满落幕并对外公布结果。该活动致力于集中展示成都工业精品。此举对于提升“成都智造”品牌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191项产品被认定为成都工业精品。这些产品不仅包括五大支柱产业,还覆盖了19个重点产业链,涉及众多类型的企业。其中,有23家链主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现象表明,成都地区在多个重要产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工业成就,呈现出多角度、全面的发展格局。

第五届成都都市圈企业供需对接会,签约金额高达 10.84 亿  第2张

企业路演扩圈

成德眉资雅地区共有13家知名企业参与了项目推介及路演活动。其中,希迪智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眉山赞宇科技有限公司等均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在路演环节,这些企业向潜在合作伙伴展示了各自项目的亮点。借助这一交流平台,各企业得以结识新合作伙伴,跨界合作的机会显著提升,为企业的创新进步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区域发展新契机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新经济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活动的举行,标志着该区域发展迈入新的起点。成德眉资绵雅地区正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关系,其中包括产业生态圈内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共同体的精准对接。这一行动旨在将成都都市圈打造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和新的动力源泉。一旦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得到有效执行,成都都市圈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将显著提高。

对于该合作模式能否在国内外其他地区实现广泛推广,您持有何种观点?欢迎点赞并转发,我们亦衷心期盼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宝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