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灭火难题凸显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高,传统灭火方式是主流手段,像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弹,还有用大型机械设备开设隔离带等。不过,这些方式有明显弊端。近日,记者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得知,这些传统方法效率低,复燃率高,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怎样提升灭火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巧借林区水系资源

森林火灾灭火方式有局限?智能寻水地图能否破局?  第1张

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不少森林中水系繁杂,利用好这些水源能更快速、高效地灭火,不过难题也跟着出现了,如何在深山密林中精确找到最近的水源?记者在此地找到了寻水高手范怀庆,他是内蒙古森工集团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的火场监察员,他对林区每条溪流的位置都极为熟悉,这背后靠的是一张智能“寻水地图”。

森林火灾灭火方式有局限?智能寻水地图能否破局?  第2张

智能寻水地图赋能

这张“寻水地图”是基于林区原有的地理指挥信息系统制作而成,它增添了详细的水系分布等信息,这些信息精确至每条溪流的具体位置。在巡护和灭火过程中,工作人员打开手机,点击一下,便能清晰看到距离自身最近的水源,还能够规划出最快路线,以此方便架设取水设施。而且,即使处于没有网络信号的状况下,该地图依旧可以正常定位实时位置,并且还能够记录行动路线,这大幅度降低了通信条件给复杂灭火任务造成的限制。

分解式拦河坝问世

我国北部林区水源分布不均衡,流量不足,深度不够,这使得找到水后把水顺利抽上来存在挑战,常常致使水泵无法顺利抽水,严重限制了水灭火的效率。范怀庆和同事们用心钻研、多次实验,研发出了分解式拦河坝。该装置主体由6块1米高的钢板半围而成,整体长度为4.4m,采用插销式连接方式,能够灵活地进行拆卸与折叠。

森林火灾灭火方式有局限?智能寻水地图能否破局?  第3张

拦河坝效果显著

森林火灾灭火方式有局限?智能寻水地图能否破局?  第4张

范怀庆介绍,该装置能够在坡度大于35°的陡峭林区开展作业,单日可完成4起拦河供水的快速组装,每日供水量超过500立方米,能够同时为4个火场提供灭火水源,与传统方法相比,火势控制及清理时间能够缩短42%以上,使用此装置灭火,年均在设备购置、人工、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可节约成本达100多万元。

配套发明提升效率

森林火灾灭火方式有局限?智能寻水地图能否破局?  第5张

他们自己制作了过滤器,过滤器的目的是防止水草、沙石被吸入水泵,这样拦河坝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极大减少了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基于这些技术革新,大兴安岭林区灭火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2024年的一次灭火任务当中,执勤人员从发现火情到将火全部扑灭仅仅花费了50多分钟。范怀庆的这些发明让他在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