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出现于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这是20世纪国际古生物领域的重大发现。朝阳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藏有镇馆之宝。其中包括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它们到底有何魅力?
中华龙鸟亮相
走进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二楼的“从龙到鸟——鸟类起源”厅。在该厅核心位置有中华龙鸟。它昂首远望。仿佛跨越了时间。199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对在朝阳发现的它进行了研究命名。它轰动了世界。这条中华龙鸟问世后。朝阳古生物研究被推向了国际舞台。
独特丝状绒毛
中华龙鸟最引人注目的是遍布全身的丝状绒毛。这是它名字由来的原因之一。丝状绒毛是它区别于其他恐龙的标志。它为古生物演化研究带来了新线索。因其独特外观,引发了古生物学界对其身份的热烈讨论。很多科学家被它吸引并投入钻研。
身份激烈热议
它到底是鸟还是恐龙,古生物学界对此讨论热烈。有专家觉得它有一些鸟类特征。但也有专家指出它留存着恐龙特点。这一争议让中华龙鸟研究价值大幅提高。还在古生物领域引发探索热潮。无数科研人员都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科学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周忠和博士表示,中华龙鸟是第一件带毛恐龙化石。它可证明鸟起源于恐龙。徐星博士认为,中华龙鸟代表第一种长有类似羽毛结构的兽脚类恐龙。这为羽毛起源研究开启了窗口。这些观点让中华龙鸟成为鸟类起源研究的关键。其在生物进化史上的位置愈发重要。
辽宁古果登场
“朝阳花开——被子植物起源”厅的最核心区域,陈列着辽宁古果。它是被子植物果枝化石。其表面保存得完好无损。特征清晰可辨。1997年,科学家孙革团队在北票发现了八块标本。之后为它命名。辽宁古果从此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植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最早被子植物
最初,《科学》杂志报道,化石地层属于距今1.45亿年的晚侏罗世。据此,辽宁古果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后来研究有了新说法,不过它仍是国际古生物学界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之一。它的出现改写了植物进化史。由于化石上没有现今被子植物花的一些结构,科学家判断它处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演化的最初阶段。这为研究植物进化提供了关键依据。辽宁古果为破解达尔文“讨厌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辽宁古果被发现后。科学家找到了证据。该证据是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繁盛的更早演化证据。这填补了植物进化的关键一环。在古植物研究领域。辽宁古果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大家对这些源于远古的生命遗留物看法怎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请为本文点赞。请分享本文。使更多人知晓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