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

4月23日上午,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宏科在栈桥附近开展巡查。他发现了一片广阔的绿色区域,最初将其误认为是海草。但在栈桥底部细致观察后,他确认为白边侧足海天牛。初步统计显示,该物种数量接近4000只,刷新了我市该物种数量的历史记录。

分布状况

4000只白边侧足海天牛惊现红树林,你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吗?  第1张

该海天牛群体由超过一百只个体构成,它们分布在栈桥下方及其周边的多个浅水区域。在次日,科研人员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再次测量,证实它们的位置未变。这一发现表明,这些海天牛的分布范围相对稳定,为后续对其习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

此前记录

2022年5月,保护区在红树林核心区周边滩涂首次观察到200多只白边侧足海天牛。自同年4月起,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也首次记录到这一物种。全年来看,小冠沙红树林底部滩涂上,该物种数量在数只到数十只间波动。

推测原因

4000只白边侧足海天牛惊现红树林,你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吗?  第2张

张宏科提到,记录点与岸边的距离缩短了。这一变化或许与保护区近期的不懈努力相关。比如,红树林的种植和修复改善了生态环境;清理滩涂围网和渔箔,为白边侧足海天牛提供了通往岸边的通道,确保了它们能在更安全的区域繁衍后代。

物种特性

海天牛属软体动物门囊舌目海天牛科,白边侧足海天牛是潮间带底栖物种之一。该物种以特定丝状绿藻为食,并在此过程中摄取叶绿体。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维持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这种能力在动物界中较为罕见,研究价值较高。

研究展望

国内关于白边侧足海天牛的资料记录时间不长,相关学术研究较为有限。目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展望未来,科研人员可能将增强对该物种的监测和研究活动,以促进对其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角色及其影响的更全面理解。

普遍观点认为,白边侧足海天牛频繁现身可能与多方面原因有关。我们真诚地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也欢迎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