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异常繁忙。现场聚集了800余名工人,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此项目对于增强衢州的科技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亦蕴含着丰富的潜在价值。
项目基本情况
今年二月,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二十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在十九点七亿元人民币。衢通集团负责了整个建设任务,项目涵盖了科创培训楼、研发设计楼、研发孵化器等众多建筑及配套设施。这一工程规模庞大,其完工对浙江省高端化学品产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高端创新平台,并专注于两大关键技术的攻关领域。
该平台作为浙西南地区唯一的省级关键科创基地,在浙江省科技创新的整体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施工进度情况
项目生活区地下室结构建设已阶段性完成,其中若干楼栋已达到顶部结构。实验室区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度达到80%,部分楼栋结构建设已进展至二层楼面。按照既定规划,预计在10月底前,所有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将全部完成,并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用。当前,施工进度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同时,已有六家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它们将在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特种聚合物等关键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建设初期的规划
项目设计阶段,团队便表现出了极高的专注度。为此,他们特意组建了专门的小组,主动与各研究院加强沟通。考虑到各研究院在研究领域和实验环境上的差异,团队预先对具体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案。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项目的长远眼光。合理的规划有助于预防潜在问题,进而推动项目高效、顺利地向前发展。
该规划旨在精确对接各研究院的特定需求,以此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并最大程度地挖掘技术创新的潜能。
面临的施工难题
项目现场遭遇两大施工难题:一是进出口数量受限,二是地下室规模宏大。连绵的雨季使得唯一的出入口通行效率显著下降,进而影响了工程车辆运输土方的能力。另外,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由于内部施工通道不足,混凝土泵车的长臂架难以进入施工场地,这给浇筑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这两个问题均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提升造成了阻碍。为此,必须采取特定的解决方案,并额外投入资源。
部门协调解决问题
为解决项目中的难题,多个部门进行了紧密合作。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队和智慧新城管委会联合增设了新的出入口。这些出入口分别设置在闽江大道和浙大路的两侧,并配备了反光镜和减速带。此外,还安排了专人进行值守。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工程车辆运输的困难。多部门的合作体现了政府部门对该重点项目的重视与支持。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克难关,成功避免了因突发挑战导致项目延期,确保了施工进度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
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衢通集团为保障项目质量,采纳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制定了详尽的进度安排,细化至每月和每周,确保各阶段按期完成。同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涵盖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中的监督以及隐蔽工程验收,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另外,他们采用了现浇与装配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装配率达到了60%。这一方法不仅减少了环境影响,而且保证了工厂预制构件的高品质。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项目质量得以符合标准,且对环境友好。
此项目,作为一项在顶尖化学品技术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中心,能否吸引众多企业和人才加入,值得关注。我们热切期待读者们积极留言、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