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调查发现潜力

近期,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对镇域经济进行了样本调研。调研范围广泛,涉及四川省众多行政镇。四川全省拥有2000多个特色鲜明的行政镇。在调研中,寿安镇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活力,其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格外引人注目。

四川寿安镇:花木之乡藏着怎样的古蜀文明与艺术魅力?  第1张

花木产业改革转型

寿安一度是花木种植的理想之地,然而,传统花木产业正面临市场的挑战。自2005年起,镇长徐永超提出了改革措施,引导花木产业实现转型。他推广“花木+”模式,致力于促进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和体育的融合。在春季旅游旺季,村民陈国栋亲身体会到了产业变革带来的益处,游客数量的增长直接带动了村民收入的提升,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正逐渐显现。

编艺非遗焕发新生

天星村和团结桥社区是编艺产业的重要基地,坐拥全国独一无二的AAA级景区——植物编艺公园。该公园以花卉植物编织为主题。在这里,传统编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年轻的编艺师们传承了这门技艺,致力于研发小型精品化产品。这些产品起初是园林中的大型艺术品,如今已成为四川的特产,并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文旅融合催生经济

四川寿安镇:花木之乡藏着怎样的古蜀文明与艺术魅力?  第2张

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园区在寿安镇设立后,杨帅团队充分利用园区资源,与多家文创机构和展会平台达成合作。这一举措显著推动了川派盆景艺术的兴盛。同时,寿安镇凭借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九坊宿墅成为村企合作的典范,而“灯塔营地”等荒地上的文化旅游景点,共同助力“微度假”经济的兴起。

数字社区初现雏形

四川寿安镇:花木之乡藏着怎样的古蜀文明与艺术魅力?  第3张

植物编艺公园吸引了众多数字游民,他们在此享受自然风光,融入了别具一格的乡村社交环境。在此,一群年轻人正共同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社区,工作与生活的结合趋势已初见端倪。

乡村振兴走出新路

寿安镇在编艺与文创、花木与文旅、数字经济与生态创新等多个领域积极寻求创新策略。该镇正逐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与新型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以此开辟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此模式能否为四川省内其他乡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

四川寿安镇:花木之乡藏着怎样的古蜀文明与艺术魅力?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