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引发行动
近期,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一项关于支持昌都市类乌齐县卡玛多乡卡玛多村嘎堆自然村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落地的建议,该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昌都市自然资源局对此作出快速反应,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和专家组携手,紧急前往类乌齐县进行实地调研,目的是为了地质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代表们的建议基于当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村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此次行动凸显了相关部门对代表提议的高度关注以及致力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坚定承诺。
实地细致踏勘
工作组到达嘎堆自然村,针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地带进行了现场考察。他们克服了地形险峻和气候多变的挑战,对每一个潜在的隐患点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数据搜集。无论是陡峭的山峰还是狭窄的峡谷,他们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迹。
此次实地考察对于全面掌握该地区地质灾害状况至关重要,它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并有助于形成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整治计划。
灾害风险研判
初步分析表明,嘎堆自然村因地形地貌长期影响、降雨活动频繁及人类活动干扰,存在一处崩塌风险和一条泥石流沟。这些隐患对当地9户共计232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雨季期间,村民时刻担忧,深怕灾害突然发生。
泥石流可能造成洪水泛滥,房屋可能被淹,道路可能被毁,滚落的石块持续威胁村民的出行安全。鉴于此,立即启动治理行动至关重要。
倾听群众诉求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工作组与类乌齐县卡玛多乡政府、自然资源局及当地居民展开了深入对话。居民们普遍反映,长期遭受地质灾害的困扰,山体频繁出现落石现象,雨季泥石流频发,造成房屋被淹、道路损毁、草场退化,这些灾害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
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遇到了安全保护方面的挑战。工作组对每一条建议和意见都给予了仔细聆听,并将这些内容纳入治理方案的制定依据之中。
提出治理思路
专家组依据民众需求及现场地形特征,对泥石流灾害治理初步提出“排导槽与停淤堤”相结合的策略。此方案旨在通过构建排导槽将泥石流导向安全地带,并借助停淤堤拦截及沉淀泥沙,以降低灾害影响。对于崩塌问题,专家组亦提出“拦挡墙”作为初步治理方案,以防止石块滑落引发危险。
当地干部和群众对这些建议表示了强烈赞同,这一认可为后续方案的深入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续规划安排
昌都市自然资源局计划加强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交流合作,并持续关注项目的发展动态。利用“代表建议办理”这一契机,昌都市自然资源局旨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为此,一方面,他们将确保治理项目的顺利执行,以保护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施,昌都市自然资源局旨在提升当地基础设施,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强调,他们将竭尽全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切实保障民众的安居愿望。
关于嘎堆自然村地质灾害问题的治理方案,各界人士普遍关注其效果。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恳请各位读者为本文点赞及转发,以扩大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