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批电动集卡超充站开工!30分钟充电能跑200公里,物流绿色转型迎来重大突破?  第1张

超充站开工动态

昨天,宁波举行了浙江省首批三座电动集卡超充站的开工仪式。这些站点分别设于北仑集运基地、横浦和梅山北坝的停车场。该信息发布后,立刻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众人普遍期待,这些超充站将为区域物流运输注入新的动力,并引发变革。

相关部门对超充站建设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宁波供电公司等国网企业亦积极响应并推动。项目在选址与规划阶段均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便捷且高效的充电网络,以适应电动集卡充电需求的持续上升。

超充技术优势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充电业务负责人王琼京指出,目前一般集卡充电站的单枪功率多在180至200千瓦。此次新建的超充站运用了单枪液冷超充技术,功率高达600千瓦。此充电功率可让集卡在30分钟内行驶200公里,显著提升了电动集卡的使用效率。

与传统充电相比,超充技术显著缩短了充电时间。过去,司机往往需耗时较长等待车辆充电完毕。如今,随着超充站的设立,这一难题得以有效克服,从而提升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流畅度。

物流碳排放现状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物流领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的9%。在这其中,货物运输与配送环节排放的碳占总排放的约85%。这一比例揭示了物流行业在应对碳排放挑战方面的紧迫性。

物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碳排放问题必须得到关注。降低物流领域的碳排放量,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超充站的建设,是物流业向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尝试。

绿色转型意义

浙江首批电动集卡超充站开工!30分钟充电能跑200公里,物流绿色转型迎来重大突破?  第2张

物流行业向绿色化转型,电动化运输工具的推广成为关键步骤。当前,电动集卡超充站的建设正是这一转型战略的具体实施。电动集卡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燃油车辆的依赖,进而有效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从长远角度考量,电动化进程对提升环境状况及促进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仑区集运基地等场所增设超充站点,有效促进了电动集卡的应用,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物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值得学习的案例。

项目环保效益

根据测算,在项目运营期间,每天至少能降低柴油使用量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吨。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超充站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显著效果。

超充站的建设与运营逐步推进,电动集卡的数量日益增加,投入市场。这一趋势将导致柴油使用量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此举对于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价值。

成本降低与生态圈构建

通过采用谷时充电方法,单公里能耗成本能够降至1元。此举无疑有助于物流公司大幅减少运营开支。对企业而言,成本下降直接转化为利润提升,进而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加快构建港口集卡电动化转型的生态系统。超充站的建设将推动电动集卡的应用,进而形成涵盖充电设施、车辆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完整生态系统,助力物流业的升级与转型。

超充站项目的实施为物流领域注入了积极影响,面对这一趋势,作为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您是否考虑引领公司车队向电动化方向转变?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